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针对欧委会当地时间10月29日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位发言人表示,同时,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作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30日电 不顾欧盟成员国之间巨大分歧和欧洲各界人士强烈反对,欧盟委员会29日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针对欧盟保护主义行径,欧洲政商学界人士表达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此举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拖累欧洲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阻碍欧中贸易投资合作,也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根据欧盟委员会网站29日发布的新闻公告,欧委会将从30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三家被抽样调查的中国企业及其他企业将被加征税率不等的关税。公告同时表示,欧盟和中国将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替代方案。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德国支持正在进行的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德国致力于保持市场开放,德国作为与全球互联的经济体依赖于此。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对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不符合欧洲民众的利益。电动化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应支持并推进这一转型。
奥地利汽车专家弗里茨·因德拉指出,通过加征关税把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无法保护欧洲汽车制造商,也无法消除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
保加利亚前总理外交政策顾问、前安全委员会秘书博扬·丘科夫表示,中国加大投入推动绿色转型,是值得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出于政治需要。美国将中国视为其在全球的主要经济竞争对手,把欧盟作为与中国进行贸易战的工具。
罗马尼亚经济学家安德烈·勒杜列斯库表示,在向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世界需要中国电动汽车。他认为,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化是各国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