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第03版:03

强制关注信息、自动跳转小程序、广告弹窗频繁

扫码缴费“套路”怎么破?

本报记者 李佳芳

10月29日20时左右,今年60岁的沧州市民贾芬驾车正要驶离市区某商场停车场,却被扫码缴费的繁琐程序困扰——缴费过程中弹出一个页面,上面显示“减免”停车费,她点开后发现需要关注小程序,注册后才知道是广告。于是,她只能重新进入小程序,再次输入车牌号,这一过程大概用了10分钟。

“后面车辆不停按喇叭,我急得出了一身汗。原本扫码缴费是为了节省时间,反而耽误了这么久。”贾芬无奈地说。

如今,自助扫码成为很多消费场景的“标配”,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不过,强制关注微信公众号、自动跳转小程序、广告弹窗频繁、被迫授权注册个人信息等“套路”也让消费者烦心。

记者连日来实测发现,在停车缴费、租借充电宝、扫码骑行、餐厅点餐等消费场景中,多会被推送诸如“注册会员”“赠送优惠券”等弹窗广告。这些内容引导用户或网购商品,或提交个人信息。

“我扫码点餐时,会被提示获取微信昵称、头像等,要是不同意就没法进行下一步操作,感觉被商家‘套路’了。”市民刘洋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刘洋有相同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家呼吁商家加强自律,用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吸引、留住消费者,而不是靠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向其发送各种广告。

河北东方伟业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学敏介绍,如果商家采用强制扫码关注的消费服务方式,可能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如果商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收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或未得到消费者明确同意就利用这些信息触发广告跳转,可能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个人信息权。

“部分扫码消费页面内的提示语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直接领取优惠券,且页面起初并未标注这是广告,这样的行为带有一定诱导性。”一位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看到这类广告需谨慎,不要轻易扫码。

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消费者遇到强制扫码或被弹窗广告扣款的情形,可以向商家提出异议,或向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投诉举报。

如何打破扫码缴费“套路”?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明确现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完善分级分类授权、使用主体合法性背景审查、数据共享和合规风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应创立二维码安全认证和防伪溯源技术体系,实现二维码生成、运行全过程管理,堵住数据安全的漏洞。

2024-11-01 本报记者 李佳芳 强制关注信息、自动跳转小程序、广告弹窗频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822.html 1 扫码缴费“套路”怎么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