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第05版:05

运河区12个社区两两结对,互相学习补短板—

“一帮一”结对 “两家人”变“一家亲”

本报记者 祁 洁

▲市场街社区和迎宾路社区联合开办能人大集。

▶玉兰湾社区负责人到北门社区参观学习。

▼行署西街社区和世纪府邸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经验。

运河区共有80个社区。为推动新老社区互相学习补短板,运河区试点推行社区结对共建机制,辖区12个社区两两结成对子,通过思路共谋、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小网格“网”起大小事

“幸福车厢”幸福“启程”

前不久,运河区玉兰湾社区亚胺厂宿舍污水管道上方的沟盖板塌了,外围砖墙也倒了。社区党委书记徐丽萍接到社区网格员反映后,与相关部门沟通,把塌陷的沟盖板和倒塌的砖墙都修好了。一个难题刚解决完,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这个小区的污水管道有一段堵了,污水直往外溢。徐丽萍得知这一情况后,与北门社区党委书记王莲莲通了个电话:“王书记,我们这儿有个老旧小区的污水管道堵了,这个小区没有物业,疏通管道的话得需要居民分摊费用,具体该怎么办,我向您‘取取经’。”王莲莲说:“明天我就派两位网格员过去,和负责这个小区的网格员一起入户征求意见。”

第二天,玉兰湾社区网格员和北门社区网格员一起来到亚胺厂宿舍,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咱们小区的污水管道有一段堵了,疏通的话需要大伙儿共同分摊费用,我们是过来征求您意见的,您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当面跟我们说。”两个社区的网格员共同入户做工作,亚胺厂宿舍的污水管道很快就被疏通好了。

玉兰湾社区和北门社区都位于运河区水月寺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运河区试点推行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选择两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玉兰湾社区和北门社区就是其中的一对。

玉兰湾社区是成立不到两年的新社区,而北门社区是个老社区,两个辖区既有老旧小区也有新小区,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在结对共建的过程中,玉兰湾社区借鉴北门社区的精细化网格管理模式,将辖区生活小区划分为3个网格,并发动热心居民、楼门长、“双报到”党员等担任小区网格联络员。如今在玉兰湾社区,居民遇到急难事,常常找社区网格员和小区网格联络员帮忙。

此外,玉兰湾社区还借鉴北门社区“微心愿”征集形式,创新推行“幸福车厢”协商议事新形式。徐丽萍介绍:“社区将把公园、凉亭、街巷等作为协商议事的‘幸福车厢’,辖区哪儿出现难题,‘幸福车厢’就‘开’到哪儿。通过多方力量共同协商,让居民们带着问题来、向着幸福出发。”

活动联办 资源共享

能人大集越赶越热闹

“这里是通往消防门的通道,请您不要将货品堆放在这儿。”近日,运河区市场街社区联合迎宾路社区在颐和商城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两个社区的志愿者一起为商户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并详细讲解相关安全知识。活动中,市场街社区退役老兵艺术团的志愿者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这只是这两个社区联合开展的活动之一。

市场街社区和迎宾路社区同属于运河区市场街道办事处辖区。自结成共建对子以来,这两个社区经常联合开展活动。

市场街社区位于市区商圈,辖区内共有400多家小门店、4家大型商场。迎宾路社区辖区沿街门店也不少,饭店、卫生服务站、超市等加起来共有200余家。“迎宾路社区面向辖区门店人员招募‘合伙人’,并联合‘合伙人’开展能人大集志愿服务活动,这种社区共建模式让我很受启发。”市场街社区党委书记李海晨介绍,通过与迎宾路社区负责人多次交流经验,市场街社区借鉴这种模式,吸纳辖区门店、单位人员组建了能人先锋队。

今年以来,市场街社区与迎宾路社区多次对各自辖区的资源进行梳理,共同举办了7场能人大集。李海晨说,社区将面向社会发布能人招募令,不断壮大能人先锋队队伍,通过与迎宾路社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让能人大集越赶越热闹。

结对社区遇难题

“搭子”帮着想办法

前不久,运河区行署西街社区市委南院小区门口的两棵树被大风刮倒了,挡住了小区通道,还把地面掀起来一大片。社区党委书记高虹接到居民反映后,与世纪府邸社区负责人吕武浩进行了沟通。“你先让党员代表召集志愿者清理现场,我这就派几名工作人员过去帮忙。”吕武浩说。

当天,有人用工具锯树,有人清理路面的枝叶,众人齐出力,很快就把现场通道清理干净。

行署西街社区和世纪府邸社区是运河区南湖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结对共建社区。行署西街社区是个老社区,辖区内的4个生活小区均为无物业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没人维护、卫生难以保持……一直是辖区的老大难问题。世纪府邸社区是个新建社区,辖区高层住宅楼多、居民多。高虹告诉记者,世纪府邸社区充分发挥业委会成员、热心居民和楼门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一思路对于老旧小区管理来说非常值得借鉴。行署西街社区借鉴世纪府邸社区这一经验做法,发掘辖区老党员、热心居民、“双报到”党员等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如今,这两个社区哪个辖区出现难题,两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高虹说,最近她正在和吕武浩商量,定期组织两个社区的志愿者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两家人”变成“一家亲”。

在运河区,两两结成对子,共同探索社区治理经验的还有其他几个社区:名著社区辖区内有学校、医院,经名著社区负责人“牵线”,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在永和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玉玺台社区借鉴滨河社区“物居结合”模式,加强与物业公司沟通合作,合力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难题;向海路社区和馨悦社区多次联合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这些结对社区互帮互助补短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运河区共有80个社区,新社区和老社区各有各的优势和难题。运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探索社区结对共建机制,通过社区与社区之间思路共谋、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4-11-06 本报记者 祁 洁 运河区12个社区两两结对,互相学习补短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5189.html 1 “一帮一”结对 “两家人”变“一家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