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赵俊合从东光县连镇桥沿着堤顶路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68岁的赵俊合是东光县连镇镇五街村人,多次参与谢家坝修缮工程。2019年,他成为东光县旅游局特聘的大运河巡查员。谢家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也是赵俊合从小生活的地方。
五街村紧邻大运河,赵俊合家原来的老房子就在村边,出门就能看到谢家坝。儿时记忆里的谢家坝,虽没有现在的风光,但也带给赵俊合不少童年的快乐。他和小伙伴们抓鱼、游泳,在河岸上游玩嬉戏……“那时候,堤顶路都是土路,没有人想到这里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赵俊合说。
现在,堤顶路修好了,也有了路灯。赵俊合说:“一早一晚,来这里跑步的人特别多,在堤顶路上骑行也成为村民的休闲方式。到了周末,周边地区的人也都来这里游玩,很热闹。”
成为大运河巡查员后,赵俊合的巡查路线从连镇桥到吴桥界,约4公里路程,他每天“转悠”5到6个小时,有时步行,有时骑着电动三轮车,主要任务是制止捕鱼、放羊、刻字、挖土等破坏运河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
寒来暑往,如今,赵俊合担任大运河巡查员已近5年。这些年,大运河越变越美,人们爱护运河、保护运河的意识不断提升,赵俊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赵俊合说:“随着人们对大运河了解的深入,情感越来越浓,破坏运河的行为也在逐渐减少。过去,有人对用糯米制成的大坝好奇,会用指甲抠以满足好奇心,但经过提醒后,马上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每天的巡查对赵俊合来说,是工作,也是享受。这条路上,春有花,秋有果,夏天蝉鸣绿荫,冬日夕阳白雪。
谢家坝的两次修缮,赵俊合也都参与过。2012年,省文保部门按照当年的筑坝工艺对谢家坝进行修缮,赵俊合跟着忙东忙西;今年6月,赵俊合又参加了修缮工作。
从准备材料到打坯,每个环节,赵俊合都轻车熟路。“把糯米浆汁与石灰黏土混合脱成坯,用来填补堤坝破损的地方。”赵俊合说。这种利用糯米浆汁制成的三合土非常坚固,耐强流冲击,越是遇水越是耐用,这也是谢家坝的独到之处。
“这么好的风景,就在家门口,可得保护好了!”赵俊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