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开放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世界经济发展潮头,把脉世界经贸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维护公平法则,提升经济效率,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方面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这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振世界各类经济主体的信心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断绝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走封闭的现代化之路,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都是对现代化内涵和要求的误读。要通过扩大开放,在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加强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例如,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学习借鉴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成果,通过借鉴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型开放经验,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放宽外资准入、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行“证照分离”、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有效实现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目标。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治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全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共同协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历程中,各个国家包括全球经济治理的国际平台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加大,要求反对并纠正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倡导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随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大,我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发挥作用。(二)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