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7版:07

《黄帝内经》古典针法传承人田大哲:

妙手舞银针 绝技除顽疾

哈薇薇

项目简介

沧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黄帝内经》古典针法,内容主要包括《灵枢》“九针十二原”补虚泻实针法和“官针”刺法,历代薪火相传。其代表性传承人田大哲师承“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习得“烧山火”“透天凉”等针法绝技,并在恩师指导下深入研习《黄帝内经》20余年,系统完善地整合出《黄帝内经》诊疗体系与针法体系,著有《黄帝内经针灸学》一书。田大哲每日临床不辍,培养弟子20人、带教学生800余人,为复兴这门古老的绝学带来了新希望。

▲田大哲为患者把脉问诊

▼田大哲为学生们示范《黄帝内经》古典针法

学术渊源

依照采访约定,在运河区颐和文园的同达堂中医诊所,记者见到了田大哲。采访先从《黄帝内经》与针灸的关系谈起,田大哲介绍说,《黄帝内经》被称为中国针灸元典。《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与针法体系,历代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在其传承过程中,历代先师都秉持惜针若命的精神,择徒甚严,传人较少,多以父传子、师带徒的形式手把手带教,这种形式确保了技法的正统性与纯粹性。

提起恩师,田大哲无比崇敬。他说,恩师郑魁山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三代针灸世家,其父郑毓琳因身怀绝技,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请进了政务院医务室。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后,郑毓琳参与建设,并带徒施教。1982年,郑魁山负责创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因成就卓越,他被业界称为“西北针王”“当代中国针灸针法之父”。

说起拜师还有一段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还在郑州上大学的田大哲,在一个旧书摊上买了本《针灸集锦》,这本书正是郑魁山所著,田大哲读后,受益良多,爱不释手。但作为一名西医学生,他还是有好多地方读不懂,于是,他驰信求教,竟意外地收到了郑魁山的回信。信中对所列疑问给予了回答。欣喜之余,田大哲千里赴兰州,拜师郑魁山。

2010年2月郑魁山逝世后,田大哲又在其长子郑俊江的指导下,继续深入研习《黄帝内经》,学习《黄帝内经》古典针法并发扬光大。

2020年9月,《黄帝内经》古典针法被列入沧州市运河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2月,被评定为沧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多年来,《黄帝内经》古典针法代表性传承人田大哲每日临床不辍,运用《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与针法技术治疗了大量的失眠、抑郁症、眼病、耳鸣、面瘫、颈椎病等方面的患者,在沧州针灸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也因此被沧州市卫计委评为“沧州市基层名中医”,并任沧州市中医经典研究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针分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技法特色

田大哲依然清晰记得当年赴兰州拜师学艺的情景,当郑魁山问他想和自己学习什么时,他这个没有一点中医基础的毛头小伙脱口而出:“我要学习‘烧山火’和‘透天凉’。”看着眼前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郑魁山会心一笑,未置可否。

田大哲哪里知道,他随口而出的“烧山火”和“透天凉”可不是普通的针灸技法,而是《黄帝内经》的古典针法,它是中国针灸的核心技术,也是打开《黄帝内经》宝库的金钥匙。

现在回想起来,田大哲说,当时恩师郑魁山收下他时,也未全然相信甚至还有些怀疑他能否将“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针法绝学的衣钵继承下去,因外行人很难想象这一针法的操作难度。而对于针灸界来说,很多人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即使是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对此部分内容也是草草略过。

田大哲一学就是7年,郑魁山都没有传授“烧山火”和“透天凉”。田大哲不敢多问,而是在师父的要求下,每天坚持练习打坐、站桩以及手上的各种功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7月,郑魁山正式收田大哲为徒,悉心教授他“烧山火”“透天凉”等独门绝技。

郑魁山说,《黄帝内经》三大主题词是阴阳、虚实、补泻,只有具备了补虚泻实功能的“烧山火”和“透天凉”,才能与之全然响应。“烧山火”通治一切虚寒证,“透天凉”通治一切实热证,一旦能够操作此法,针灸临床将变得相对简单与从容。

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田大哲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的难度,也体会到恩师的良苦用心。原来7年来的打坐、站桩,手上、身上的功夫都是为今天准备的。这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只习练武术套路是不行的,一定得修炼内功,只有内功深厚,才能做到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

如今,田大哲不仅将“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黄帝内经》的古典针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同时也融入了《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官针”刺法,用于治疗神志病、经脉病、脏腑病和五体病,临床疗效可靠有效。

典型医案

多年来,田大哲一边深研《黄帝内经》,一边将《黄帝内经》古典针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因此声名远播。很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问诊。一对来自广东佛山的母子让他印象深刻。那是2023年春季的一天,一个男孩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同达堂诊所。田大哲从孩子母亲口中得知,男孩12岁,两年多来,不知是何原因只要上学就腹痛,只好经常请假在家。经多家医院检查,都未查出原因,多方治疗也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来到沧州同达堂。

眼前的男孩面色苍白,田大哲初步断定男孩应是身体受寒,再经过舌诊和脉诊,更坚定了他的判断。通过问诊,孩子也如实坦白了每天上学途中必偷吃一根冰糕,老师和家长都不知晓此事。田大哲又查按其腹,无明显压痛感,但脘腹部寒凉,肚脐左右天枢穴附近尤为明显,熟悉《黄帝内经》的田大哲立马想到这可能是经文所说的寒客腹气街之象,受凉疼痛加剧。《黄帝内经》之《灵枢·卫气》中记载:“气在腹者,止之背输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再依经文之义查按后背脊柱两侧背输穴,脾输穴、肝输穴等处果然有显著压痛,确系寒客腹气街无疑。于是,田大哲除采用气功点按揉拨痛点外,还用“烧山火”手法针刺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治疗7次后母子返粤。

后来,男孩母亲去京办事,特到沧州致谢。告知孩子已彻底痊愈,回家后即能正常上学,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匠心传承

基于田大哲的临床疗效和学术影响,全国各地的求学者络绎不绝,田大哲便以他创建的岐黄书院作为教学基地,以诊所同达堂为实践基地,进行着传承工作。现已培养弟子20人、带教学生800余人。这些弟子、学生中有大学教授,有三甲医院的主任,也有很多在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还有很多像田大哲一样的基层医生,这些人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像星火,待燎原。

田大哲还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号召,应邀赴北京、上海、广州、云南、河南、辽宁等多所中医高等院校讲授《黄帝内经》古典针法,让莘莘学子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古典针法的风采与魅力。另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还成立了“田大哲技能大师工作室”,《黄帝内经》古典针法成了学生们的必修课。

发展现状

具有20余年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经历的田大哲,通过3年的努力,于2022年写作完成并出版了《黄帝内经针灸学》一书。该书系统详尽地阐述了《黄帝内经》诊断学、治疗学和针法学等,成为带徒施教的教材。另外,他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针灸》上发表了《偶刺发微》《恢刺探微》《平补平泻论》《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理论探析》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分享了20余年研究《黄帝内经》的成果,由其发现并整理出的“人迎寸口脉针灸证治法”“经脉病证治法轨”“脏腑病证治法轨”“五输穴的阴阳运用程序”等,部分还原了《黄帝内经》针灸学的诊疗体系和针法体系。

面对未来,田大哲深情地说:“《黄帝内经》古典针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属于每一个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它的人。希望更多同道参与并践行之,期待《黄帝内经》古典针法被广泛推广。”

2024-11-13 哈薇薇 《黄帝内经》古典针法传承人田大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5890.html 1 妙手舞银针 绝技除顽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