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肖寿庆:2021年,受青县教育局委派,我来到人和镇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这个村,民风淳朴,村“两委”成员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们发现独居老人吃饭将就的问题后,就创办了孝老食堂。老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的一日三餐。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很快融入这个村,和村“两委”成员一起,为村庄发展谋划道路。我配合村里在运河边开办了水上火锅城,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此外,我还利用自己是教师的优势,帮助村里挖掘整理村庄文化,其中就包括运河革命文化。刚才老师们讲到青县“笸箩渡”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人和镇村也曾用笸箩摆渡过地下党员,留下很多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如今,我们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以快板、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水上火锅城的运河舞台上,深受游客欢迎。3年来,人和镇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我相信,未来的人和镇村会更加美好。
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我曾多次在活动中强调,要将篆刻文化与运河文化相结合并融入艺术创作中。2022年5月,沧海印社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带名胜百印展”。60名社员创作了104方篆刻作品。我们将这些作品捐赠给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今年3月7日,“运河印迹”全国名家篆刻展(第三站)在沧州美术馆开展。沧海印社精选了60名社员创作的篆刻作品参加展览。今天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参观了沧州革命军事馆,聆听了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对运河革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未来,我将带领印社社员,连同书画篆刻界的朋友们,创作出更多凝聚运河精神的作品,为大运河发展增光添彩。
沧州市光明小学校长于会利:自从担任校长后,我就带领光明小学走上了创建“少年军校”之路。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我带领全校教职工把国防教育落实到学校教学和“少年军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学校引导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构建了“尚军”课程体系,组建了“国旗护卫队”,成为全市首家“全国规范化升旗仪式学校”。近几年,学校还把运河文化融入教学工作,让师生们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
沧州市国防教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张之纯:沧州市国防教育志愿者联合会成立于今年4月。半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50多场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用朴实的行动、真诚的付出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
青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杨海利:2021年,我们走访了青县100多个村庄,先后寻访到8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军人110位,挖掘出了多位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等的革命事迹。此外,我们还走访运河青县段沿线40多个村庄,寻访“运河老人”150多位,整理运河故事20多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