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沧县兴济镇的沧州永大制刷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王建敏带领下试水化妆刷定制生产,主打中高端市场,产品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公司随即又将产品线嵌入电商供应链中,实现工厂生产与电商和外贸企业销售同频共振。
定制生产抓住客户
虽然“双十一”促销季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作为沧州永大制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敏却一如既往的忙碌。
11月20日一早,王建敏就来到公司。“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愈加认可,尤其南方客户需求旺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产能,现在很多订单都在排队等生产。”
除了占据风口,王建敏还有妙招,就是打造中高端定制款产品,占据电商化妆刷细分市场。
王建敏表示,定制款产品单一订单量不大,但它对标中高端市场,采购客户和终端消费者相对稳定,能将企业品牌植入客户心中,是一条稳固的“护城河”。同时它也有一定利润空间,因此很适合小企业将单一产品做细做精。
经过几年的实践,王建敏的定制化发展战略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原来都是南方客户给永大公司样品,公司负责生产交货,市场主动权无从把握。近几年通过定制化生产,永大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拥有了业内少有的个性化木柄生产线。现在大多是客户主动上门,定制款产品占到企业产能的70%。
下脚料中发现商机
永大制刷所在的沧县兴济镇是国内化妆刷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清朝中后期,兴济镇就是猪鬃的交易集散地,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羊毛产品开始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国际上化妆刷的重要原料供应地;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原料优势和用工成本低,吸引了一批韩国化妆刷企业入驻,成为国内重要的化妆刷产业聚集区。
“利用当地优质的原材料,韩国化妆刷企业在兴济镇实现了快速发展,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等国家。快速成长的化妆刷产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王建敏介绍,正是生产化妆刷,让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当年随着韩资企业在兴济快速发展,年轻的王建敏进厂成为一名工人。在工作中,细心的他发现,由于产品设计要求不同,很多羊毛原料在分拣工艺中被视为不合格,作为废料处理掉。
“羊毛长度不够,不能做长毛刷,但可以做短毛刷……”王建敏发现了商机。
在工厂拿到了免费原料,王建敏又去东光等地采购其他材料,一切就绪后,他开始和工友在家里生产化妆刷。
更换赛道重现生机
产品出来了,市场在哪里?王建敏犯了难。
“我们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像韩企一样走外贸渠道肯定行不通,只能去批发市场闯闯。”为打开市场,王建敏背上化妆刷跑去了天津大胡同市场。
凭借性价比优势,王建敏的化妆刷很快在大胡同市场打出了名声。之后,他又去了北京五棵松等市场进行推广。“攻克”了多个批发市场后,他又与各地的彩妆学校合作,“技校学生需要大量实践练习,与品牌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工厂直采,价格亲民,性价比更高。”
“两条腿走路”让王建敏在化妆刷市场很快站稳了脚跟。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开始逐步用化纤丝代替羊毛作为化妆刷的主要原料,并以此拥有了一定的价格优势。
“同行用化纤丝代替羊毛,一下子把产品价格拉了下来,传统毛刷生产变得步履维艰。”
为改变不利的市场地位,王建敏开始筹划换条赛道发展。“国内化妆刷低端市场将以化纤刷为主,中高端市场则仍以传统毛刷为主,韩资企业培养多年的市场,正好可以让我们借道发展。”
很快,王建敏成立了沧州永大制刷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国内国际中高端市场。
为尽快拓展外贸市场,永大公司首先与广州等地的外贸企业合作,通过借船出海保障自己的产能。在外贸市场立足后,他们又借力电商,通过1688产业带进一步打通外贸渠道,实现了国内外市场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