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第03版:03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上接第一版)世界在新的外交故事中,倾听中国、读懂中国:

那里有“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的大国情怀;

那里有“为推进世界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汇聚更大合力”的大国担当。

中国故事的世界回响

当地时间18日上午 里约热内卢峰会第一阶段会议

攸关世界格局走向也映射世界格局变迁的G20峰会,再一次来到拉美。

里约热内卢,汇聚了代表着全球2/3人口、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5%和全球贸易额的80%的世界重要经济体领导人,汇聚了万千聚光灯。

峰会会址位于一座融汇了历史与文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一早,人们纷至沓来,有G20成员领导人,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还有些来自主办方邀请的嘉宾国。

习近平主席几乎是压轴出场。红旗车驶过瓜纳巴拉湾的滨海大道,驶过挥舞中巴两国国旗的欢迎人群。抵达会场时,主持峰会的卢拉总统热情上前迎接,相识已久的两位领导人亲切拥抱。

背景板上,峰会主题格外醒目:“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

公正、可持续,在变乱交织的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世界,弥足珍贵。一方面,“全球南方”渴望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机会,这成为国际上日渐洪亮、不容忽视的声音;另一方面,旧的格局尚未打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在力图阻隔世界。

在“全球南方”所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里,饥饿与贫困问题排在前头。G20轮值主席国巴西也是从这一角度着眼,作出不同于过去峰会的日程安排:“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启动仪式暨第一阶段会议。

习近平主席第五个发言。

“从杭州到里约热内卢,我们都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即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

2016年,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8年间纵有疾风骤雨,中国坚定不移发展自己,锲而不舍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的脱贫故事,正是全球发展故事中最壮美的篇章之一。当习近平主席讲到“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我先后在中国的村、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立志要办成的一件大事”时,很多与会者感佩不已。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不仅仅是脱贫经验的累积、脱贫方式的拓新,更让渴望摆脱贫困的“全球南方”,从中国故事中收获信心和希望。

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大国之大,在于大格局、大担当、大情怀。

“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支持二十国集团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落实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被称为近年来中方面向“全球南方”、面向全球发展合作所提政策举措的一次体系式整合。

“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是发展中国家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习近平主席话音落时,会场爆发出持久的掌声。“一次历史性的讲话。”有与会者这样感叹。多位外国政要向中国代表团提出,可否分享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稿。还有国际组织第一时间围绕实施“八项行动”同中方展开对接。

会场外,合影处。东道主打破排序惯例,将习近平主席请到合影中间区域。背景里是里约热内卢的碧海蓝天,又一个历史瞬间被定格。

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

当地时间18日下午 里约热内卢峰会第二阶段会议

第二阶段会议开始,主题是“全球治理机构改革”。

G20领导人峰会已经走过16年历程。同舟共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勠力同心、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携手同行、完善全球治理……携手创造的历史,已被历史铭记。

“站在新的起点上,二十国集团应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做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一篇题为《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就全球治理改革问题作出迄今最系统完整的阐述:

完善全球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治理,一一对应的是,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

从两个不同维度端详,可清晰洞见中国方案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

行动维度上,“标本兼治”是着眼点。

每一步,都是在抉择未来。面对更趋激烈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较量,世界期待G20作出正确选择。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人为割裂全球市场,避免以绿色低碳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这些声音,不仅仅是中国主张,也成为汇聚越来越多力量的众声合音。

每一步,都是在走向未来。解决紧迫难题是当务之急,挖掘长远动能同样时不我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蓄积强劲动能。完善全球数字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呼吁“科技向善、造福人类”的声音激荡会场。

理念维度上,“公平正义”是大方向。

环顾当今世界,治理赤字往往与公平赤字密切相关。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长期滞后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势在必行。

审天下之时,度微末之势。中国坚定主张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变革:“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需要二十国集团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大发展。”

会场内外,对中国主张的呼应与支持经久不息:“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注入重要动力”“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就全球治理阐述的精辟主张,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作”……此情此景,正如一句古语,“执大象,天下往”。

19日中午,里约热内卢峰会闭幕,各方的密集磋商沉淀为载入史册的峰会宣言。

“为可持续、包容、韧性的全球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以人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全球治理理念,越来越广泛地同中国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相契合。

杭州峰会启动的相关发展议程延续,“将通过《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等继续支持非洲”写入宣言,实现从杭州到里约热内卢的历史衔接。这是多边外交的中国印记。

中国贡献不止于此。推动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是中国多年的努力。习近平主席曾率先发声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这一次,非盟第一次正式坐在了会议桌前,全球治理中的“南方声音”更加响亮。(下转第四版)

2024-11-2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6990.html 1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