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第07版:07

中医专家齐聚沧州 共话“衷中参西”

——第十一届燕赵医学讲坛张锡纯学术思想研讨会侧记

边育红

王香婷

丁英钧

崔俊波

刘建

本报记者 哈薇薇

11月16日,第十一届燕赵医学讲坛张锡纯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召开。来自河北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沧州各县(市、区)的200多名中医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围绕张锡纯“衷中参西”学术思想以及河北省名中医、张锡纯的第四代弟子刘建创新应用张锡纯用药及方剂的临床经验展开交流。

河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朝义对此次研讨会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说,一部中医史,半部燕赵人。燕赵大地自古名医荟萃、大医辈出、流派纷呈。沧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医祖扁鹊、河间流派创始人刘完素、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等名医大家,都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河北中医药大学以燕赵医学为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专门成立了燕赵医学研究院,下设8个分院,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此次研讨会在沧州召开,意义重大,希望中医界以此为契机,共创燕赵医学的美好未来。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教授崔俊波以《张锡纯先生的学术思想特点及中风治疗规律探析》为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张锡纯的生平、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医学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经典方剂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

同样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的教授刘丹则重点介绍了中西医汇通学派“治未病”思想的精髓。她说,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很多记载都体现了“防大于治”的思想,很多方剂都是食物的组方,即使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的人,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手拿来做成养生食品。所以,道不远人,“医”也不远人。

河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香婷以《张锡纯大气理论与应用研究》为题,从张锡纯的名方“升陷汤”入手,指出“大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并提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180多首方剂,后世医家常用的方剂就有五六十首之多。她指出,对于方剂中的用药、医理,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仔细研究、深入挖掘,将古方的用药机理机制说清楚、讲明白,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散发出时代的光芒。

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刘建和大医张锡纯是盐山同乡,又是张锡纯的第四代弟子、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室主任、河北中医药大学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这种缘分让刘建多年来一直醉心于张锡纯学术思想的研究且成果丰硕,尤其是在张锡纯经典用药领域颇有建树。他先后出版了《张锡纯对药》《张锡纯用药新解》《张锡纯论伤寒》等学术专著,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在研讨会上,刘建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张锡纯的用药特点。他说,张锡纯用药如神,素有“张石膏”“张山药”之称。而且,通过用药亲尝,张锡纯对每味药的性味归经都熟稔于心,如生黄芪补气、山萸肉固脱敛汗、生三七补血止血等。正因他熟识药性,所以用药精准,往往几味药就能做到效如桴鼓。这提示后辈中医人要有“医不离药、药不离医”的理念,只有做一个懂中药、识药性的中医人,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

此外,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边育红教授、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丁英钧教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马培峰教授也结合各自专业领域作了相关学术交流。

2024-11-27 ——第十一届燕赵医学讲坛张锡纯学术思想研讨会侧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7344.html 1 中医专家齐聚沧州 共话“衷中参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