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县安陵镇发展乡村旅游
◀安陵镇赵家茶棚驿站一角
今年以来,吴桥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续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不断刷新和美乡村颜值。
美化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
眼下,吴桥县沟店铺乡的美化工程正火热进行中,一车车花砖运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熟练地铺设花砖,现场秩序井然。
近来,沟店铺乡启动游园建设、路肩美化、排水沟改造等项目,通过推动街道沿线立面整治、道路铺油、景观树种换代、弱电入地等工程,不断拓展乡村绿化空间,有序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全力改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是惠民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吴桥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绿化提升、农田林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乡村面貌增颜值、提气质。
吴桥县还通过“实地查看+现场点评”的形式,组织人居环境观摩活动,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卫生家庭”等一系列创建评比活动,激发群众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自觉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的良好风尚。
农旅融合 丰富乡村内涵
“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搞好乡村旅游。我们村景点多,有莫子镇故居、莫子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现在村里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不少游客。”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巨大变化,安陵镇莫场村党支部书记刘琳难掩自豪之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是主力军。刘琳介绍,莫家场村建立了以党员示范、干部先行、榜样带动、群众互动的“党建+”新机制,形成了以党支部主导,党群共治、家家户户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村民们逐渐养成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乡村“颜值”提升的同时,红色旅游也热了起来。
吴桥县依托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地形地貌,高标准编制实用性、可持续性兼备的村庄规划,各乡镇探索将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造成文化广场、小游园、文化会客厅等,将闲置农房打造成乡村民宿,让农村建筑旧貌换新颜。同时,吴桥县积极统筹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打造百亩荷塘、千亩玫瑰园等乡村景点,助推乡村旅游业及休闲农业全面发展。
留住乡愁 守护文化根脉
老旧年画、黑白电视机、煤油灯、老式挂钟……走进桑园镇大第八村村史馆,一件件老物件陈列其中,记录着农村生活的变迁。
为了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吴桥县坚决不搞“一刀切”,杜绝“一个样”,尊重原有的村庄格局和内在脉络,深入挖掘乡土特色、风土人情,使每条乡村风景线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印记。
吴桥县坚持人居环境“面子”与“里子”共治,在着力改善乡村“外在美”的同时,通过对乡村的人、事和景更大程度地还原呈现,打造诗意乡村,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望得见乡景、留得住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