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孙大娘膏药:历经150多年,六代传承,由第四代传承人纪根旭从娘家带来的祖传秘方发展而来。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膏药对面瘫顽疾治疗有奇效。膏药制作工序严谨、用料考究,历经岁月锤炼,终成精品。第六代传承人孙永军在继承孙大娘膏药独特配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完善膏药的中药配伍、熬制工艺。在传承与创新中,传统炮制技艺焕发出时代新光彩。
学术渊源
“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眼皮能抬起来了,开车时视线不受限了。”
这是“孙大娘膏药”第六代传承人孙永军和来自青县的患者的对话。孙永军说,本来还担心“孙大娘膏药”从沧县高川乡邢屯村搬到市里后,人们会找不到,谁知从2017年搬到市区后,不少患者都慕名找上门来。
“孙大娘膏药”为啥这么有名?这个孙大娘又是谁?孙永军为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孙永军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孙大娘”是他的奶奶,沧县崔尔庄镇景城村人,1938年嫁到沧县高川乡邢屯村孙家时,将娘家治疗面瘫的祖传秘方一并带了过来。
孙永军的奶奶原名纪根旭,1922年生人,“孙大娘膏药”传到她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膏药的创始人是她的老爷爷纪堪方。纪堪方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纪家祖传秘制膏药历经一个半世纪、六代人的传承,其疗效享誉一方。纪堪方之子纪巨涛,秉承祖业,长于医学,22岁便开始行医,在周边乡镇颇有名望。抗日战争爆发后,纪巨涛在天津黄河道开设了药铺门诊,为当地百姓诊治病患。传到第三代传承人纪清符时,因他膝下无子,便把祖传秘方传给了长女纪根旭。
纪根旭嫁到孙家后,继续用祖传秘方为乡邻义务诊病,治愈了很多面瘫患者,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孙大娘”,膏药也因此得名“孙大娘膏药”。
孙永军是“孙大娘膏药”的第六代传承人。耳濡目染下,他自幼热爱中医药文化,对中药炮制技艺兴趣浓厚。孙大娘过世后,他主动接过传承担子,先后注册了孙大娘肖像和商标的使用权,成立了“孙大娘药业有限公司”,并申请了外包装专利与孙大娘称谓使用权。在孙永军的积极申报下,2017年,“孙大娘膏药”成功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技法特色
对于膏药的发展历史,孙永军介绍说,膏药作为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过记载。魏晋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膏药出现了。唐宋时期中医药大为兴盛,膏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明清时期,膏药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用药之一。到了近代,膏药逐渐发展成为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如今,数千年过去,膏药制作技艺在民间世代传承,依旧造福于当今民众。
膏药的制作属于中药炮制技术的一种,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加以传承。孙永军说,奶奶在世时,关键的工序都是她亲自操作,直到去世前夕,她才将其中熬药的关键之处点拨给父亲和自己。
熬制膏药看似简单,实则门道很深,学问很大,靠的就是经验。孙大娘膏药中内含108种中药材,全部采用道地药材,从药材到膏药要经过采购、分拣、晾晒、切段、浸泡、炼油、下细药、祛火毒、药料提取、摊涂等十余道工序,全部步骤都靠手工完成,这对中药炮制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
“制膏搅拌的棍由桃、桑、榆、柳、槐5种树木的树枝组成,用其搅拌膏药后,可以加强膏药的药效。”
“在熬药的火候上,要掌握‘滴水成珠’的关键技术,药不能沉,也不能散。如果火候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膏药的疗效。”
“收膏后,要将膏药装入密闭的瓷器,再用绳子将瓷器系好,将其放入井水中,恒温贮藏14天以上。如省去此工序,将制成的膏药直接涂于患处,会对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瘙痒症状,重者会发泡、溃疡,这种刺激反应俗称‘火毒’。因此要想膏药贴得住、疗效佳,祛火毒是关键。”提到制作“孙大娘膏药”的独特技艺时,孙永军一一介绍说。
历经六代人的匠心传承,“孙大娘膏药”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演绎得别具一格。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膏药除对颈肩、风湿、腰肌劳损等疾病有明显效果外,对面瘫这一顽疾,更是有着显著疗效。
典型医案
“您和照片中的孙大娘是什么关系?”
“她是我的奶奶。”
“真没想到,在这见到了我的恩人。”
孙永军回忆说,“孙大娘膏药”搬到市区不久,一天,一位从黄骅赶来给小孙子治疗面瘫的人,见到墙上奶奶的照片,激动地和他说起了30年前的一段往事。
他说,30年前,自己得了面瘫,打听到沧县高川乡邢屯村有一位孙大娘治疗面瘫很有名,就骑着自行车来找孙大娘。时值中午,孙大娘为他做了一碗热汤面,等他吃完后又为他耐心诊治,贴上膏药。临走时不仅让他带上了一贴膏药,还给他捎了一兜金丝小枣,并且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诊费。回到家,换了一次膏药,他的面瘫果然就治好了,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谁知30年后,他的小孙子又得了面瘫,机缘巧合,在这里得遇恩人的后人。
像这样的例子,孙永军说还有很多。孙大娘一生乐善好施,回馈乡里,直至去世前,她还坚持免费为乡亲们治病。虽一生生活清苦,她却收获了敬重和爱戴。2013年8月13日,孙大娘去世,乡亲们和曾经得到老人家诊治的患者们闻讯赶来,只为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如今,孙大娘不在了,但她为同乡治疗面瘫不收诊费这一规矩被孙永军延续了下来。对困难群众、现役军人,孙永军也不收费。他说,奶奶临终前,嘱咐他做一个高尚的医生,不能眼里只有钱,他会把这句话永远记在心里。
匠心传承
采访过程中,孙永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把制作“孙大娘膏药”的技艺传承下去。关于传承,孙永军有自己的想法。在临床实践中,他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传承祖传秘方,在继承“孙大娘膏药”独特配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完善膏药的中药配伍、熬制工艺,为患者提供贴敷更为美观、疗效更佳的“孙大娘膏药”。
“我白天在门诊部为患者看病治疗,晚上就潜心研究中医药文化,以求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孙永军告诉记者,“现在儿子在我的引导下,也爱上了中医。目前在跟师学习,我们经常一起探讨,如何改良膏药的制作技艺。”
孙永军表示,在非遗传承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孙大娘膏药”这一非遗文化。
发展现状
孙永军介绍说,“孙大娘膏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活络的作用。因它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患处,所以药物可以发挥最大效能,实现最佳疗效。尽管如此,孙永军依然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他说,中医的膏药贴敷结合西医的消炎治疗,可以促进面瘫患者尽快恢复。
孙永军说,得了面瘫,人们有时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花费不少,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中医药本身就具备“简便验廉”的特点,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既要为老百姓看好病,还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