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第07版:07

容创未来公司技术总监陈猛——

在沧州以另一种形式创业

本报记者 宁美红

陈猛在查看生产情况

虽然经历过创业失败,陈猛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在超级电容器行业闯荡,他加入容创未来(沧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创未来公司)并担任技术总监。同样是在初创型公司,也明知必将度过一个艰难的过程,但陈猛觉得,路走对了就没问题。他参与研发的电解液使超级电容器产品身价倍增,每个能卖到上千元。

新的开始

2013年,31岁的陈猛创业从事超级电容器生产。创业初期,企业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随着同行越来越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陈猛说:“2013年进入超级电容器行业时,国内只有几家同行,如今,这个行业已经有20多家同类厂家。”2019年,陈猛参股的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

陈猛并不是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行家”,他上大学时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当初他一头扎进这个行业,是坚信行业大有可为。“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陈猛说。

虽然创业遇到了挫折,但6年的奋斗让陈猛更加成熟。他深知企业的问题出在哪儿,立志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继续在这个行业深耕。

陈猛与天津工业大学时志强教授结缘,为他带来新的机遇。

当时,时志强教授已专注研究超级电容器近20年,处在产品研发第一线,虽早有创业打算,但一直没有合适机会;而陈猛的企业最需要的便是技术支持。两人相见恨晚,时志强收购了陈猛所在的公司,并创建容创未来公司,陈猛则成了容创未来的技术总监。

新的征途

来沧州,是陈猛和时志强教授共同的决定。

“现在超级电容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行业内立足,就必须得拿出差异化的产品。”陈猛说,产品差异化必须靠科研支撑。

落户沧州,融创未来公司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陈猛介绍:“沧州市政府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时教授团队的部分研发人员也随之来到沧州。容创未来公司落户沧州高新区赢创科技园,拥有约4000平方米的厂房。 学生们在研发上有了新的想法,下楼就能到工厂进行验证,我们有新订单、新需求也可以到研究院与研发团队交流。”

陈猛拿起一个超级电容器模组介绍说,它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因里面添加了“科技因子”而身价倍增,每个能卖到上千元。

陈猛自豪地说:“这款产品是我们为客户专门定制的,可以在-60℃到85℃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能量释放率达85%,且稳定性更高。”

要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关键是改变电解质盐的结构尺寸。陈猛说,这款产品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在普通的电解液中加入了其他材料。

“有了研发思路,再把研发思路付诸实践,竞争力更强的差异化产品就出来了。”陈猛说,“科研团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沧州便利的科研条件是我们在这里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车为家

陈猛的车上几乎长年放着一个行李箱,他笑称自己是“住在车上的人”。

在容创未来公司,他是技术总监兼销售总监。双重身份,意味着他肩负着更多的责任。

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安排再到参加展会、拜访客户,陈猛要做的事情有许多。一个月中,他有大半个月的时间都在外地。

创业后,陈猛一直处于“闲不下来”的工作状态,但这却是他喜欢的节奏。“其实,一开始我也曾经想过去大公司工作,在那里只需要跟着团队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就行。创业则截然不同,压力大,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要考虑到,既要管大局,也要兼顾细节,干的事更多,成就感也更高。”陈猛说。

“今年我们公司和南方的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了一种电梯节能系统,按照设计,安装这样一套系统,两年节省下来的电费就能收回设备的成本钱。”提到这件事,陈猛有些兴奋,对他来说,这个有着巨大前景的项目,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将来商场、医院、商务写字楼等场所能用上这套系统,节省的能源将不可估量。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让陈猛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陈猛是安徽人,从天津、沧州,再到全国各地,工作地点一直在变,他对行业的信心却一直没变。“目前,公司设计年产能2000万支,我们将继续专注研发,做出更优质的产品。”陈猛说。

2024-12-12 本报记者 宁美红 容创未来公司技术总监陈猛——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8890.html 1 在沧州以另一种形式创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