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 通讯员刘永飞)昨天一早,随着一声长笛,朔黄铁路数智分公司的钢轨打磨车缓缓启动,一时间火花四溅。打磨车“化身”一条“火龙”,在钢轨上匀速前行。打磨车经过的地方,工作人员往返于作业区段,认真检查每一处打磨质量。
据朔黄铁路数智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平均每隔六七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驶过。列车与钢轨长期“亲密接触”,会造成钢轨损伤变形,产生安全隐患。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钢轨打磨车便充当起“整形医生”的角色,利用每天维修窗口时间,对钢轨进行打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钢轨打磨作业往往需要一早或者半夜进行准备。当下正值冬季,凌晨或夜间气温较低,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多次巡检、调试设备,以保证打磨车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冬季作业还面临着设备动力系统启动不畅、气动液压管路冷缩破裂风险升高等不利影响。为此,工作人员积极进行低温作业可行性研究和尝试,在翻阅大量技术资料基础上,改良了制动作业等薄弱点12处,确定提升措施10余项,为打磨作业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22年开展冬季低温打磨作业以来,朔黄铁路数智分公司累计完成低温环境钢轨打磨800余公里,实现设备零故障、施工零延时的成绩,有效护航“西煤东运”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