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猛 通讯员王长雷)日前,孟村回族自治县宋庄子乡“田长”王林正在自己负责的农田里仔细巡查。“耕地保护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作为‘守田人’,一旦发现破坏耕地等行为,我会马上制止并第一时间上报。”王林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集约高效、监督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建立了“四级田长责任制”工作体系,织密动态巡查网络,实行“每块农田有田长”的管理模式,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人、地块和网格。截至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1147.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61.67万亩,超额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在深入探索耕地保护体制机制的同时,我市充分运用数字化成果实现智慧管地,全面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运用卫星遥感、自然资源智能监测监管平台等技防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实现‘人防+技防’有效结合,构建起‘高空看、职能判、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的立体监控体系,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监测监管平台能实时将地面上的可疑变化反馈到乡镇级“田长”手机端,做到从源头预警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