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成熟的季节,在河北沧州,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居民小院,总能见到火红的石榴挂满枝头。随手剥开一个,石榴籽粒粒饱满,紧紧依偎。这正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写照,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4年,全市聚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推动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市在全省旅游促“三交”培训暨观摩推进会、城市民族工作培训暨观摩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圆满承办全省民委系统行政执法培训暨维护稳定研讨班;成功举办“民族团结杯”2024年京津冀传统武术精英邀请赛;孟村回族自治县入选全国15个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全省唯一;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万俊男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高标准推进
团结互助谱新篇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载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锚定目标、主动作为,努力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完成创建任务,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22日,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主持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会如是说。
动员会后,沧州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期间,沧州市举办“狮城石榴红 同心谱华章”诵读经典、“清风明月满运河 民族团结花绽放”庆中秋等系列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有奖竞答,在民族乡村组织农产品展销、农产品采摘、休闲农业观光、乡村特色美食评选、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同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打造示范点位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在沧县崔尔庄镇红枣交易市场,常驻新疆籍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约300人。崔尔庄镇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倾心打造“红石榴驿站”,在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上,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开展“浓情端午粽飘香”端午联欢、“小手拉大手 走进高校”参观研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拔河比赛等各类活动20余次,覆盖各族群众近千人。“红石榴驿站”已成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日常活动点,在你来我往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小驿站”凝聚了民族团结“大能量”。
在海兴县,前来快递驿站取快递的居民发现,快递包装上多了张民族团结宣传贴纸。“这是我们依托6家快递、外卖平台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移动宣传阵地”海兴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单派送”进一步提升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动员86名快递、外卖小哥,为商家、顾客发放宣传彩页7000余份,在快递包裹、外卖打包袋上粘贴民族团结宣传贴纸8000余张,在快递、外卖配送车张贴海报300余张,有效延伸了社会宣传触角。
沧县崔尔庄镇的“红石榴驿站”和海兴县的快递驿站,都是沧州市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截至目前,沧州市已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点位50个,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为全省“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贡献生动的沧州实践。
开展多种活动
特色宣传润物细无声
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精美绝伦的剪纸艺术、耐听耐看的传统曲艺、优雅动人的民族舞蹈、刚劲有力的武术展示、悠扬动听的传统民乐、独具匠心的手工技艺,一项项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9月19日至29日,由沧州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市文广旅局联合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系列活动专场在7个县(市、区)接连上演,充分发挥了“非遗”促“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搭建了良好平台。
不只非遗展演,沧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平台载体、拓展宣传渠道,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汇演现场,来自全市不同行业的10位讲述者,为观众分享了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沧州“中超”赛场,滚动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和视频,设置巨幅海报、展示民族文化、互赠特色礼品、问好客场球迷等做法赢得网友“点赞”,成为了足球场看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又一佳话;“从大运河到塔里木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会上,贯穿着各族群众“大交融”“大团结”的主题,以艺术形式讲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为沧州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了文艺力量……
截至目前,沧州市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千余场,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愈加浓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此外,沧州市还对1200余名导游员进行全覆盖轮训,持续深化导游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符号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组建了由大运河非遗展馆、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等13家单位4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员、导游员队伍,让讲解员、导游员成为民族团结的宣传力量。
共享发展成果
提升群众幸福感
沧州市采取“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形式帮助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9月14日,2024年河北省民委为民族地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在海兴县张会亭中心校举行,活动同步以网络直播方式进行现场直播,覆盖了全县各族群众。在送文化活动现场,省“心连心”艺术团为观众们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在送科技活动中,6位农技专家手把手教授农户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现场解答村民们的咨询60多次,科协工作人员进行了科技知识宣讲活动,发放各类科普书籍400余册;在送健康咨询台前,12位医生为160余名群众进行了免费体检,宣讲健康养生知识,并免费发放各类药品160余盒,帮助群众增强了健康意识,提高了健康认知水平;现场同步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为村民们发放了宣传折页、宣传手册及宣传品等500余份。现场讲解、面对面宣传,加深了各族群众对“四个与共”的认识与理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在沧县崔尔庄镇,学校推行混合编班集中教学,让各族青少年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共同成长进步;社区实行互嵌式居住,建立社区生活微信群,形成“共听民意、共解民忧”的互动交流模式;在企业,将各族员工混合编入生产组,共同接受岗位培训,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企业文化,让各族员工同在一条流水线劳动,在密切协作中促进互动融通。崔尔庄镇政务服务中心让各族群众能够均等享受优质政务服务,累计为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提供商业咨询217次、法律援助122次,帮助157名随迁子女解决入学问题。
民族团结花盛开,石榴结籽心相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中,沧州市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像一颗颗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