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1日,沧州市第一幼儿园组织在园实习的沧州师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展示。课堂上,同学们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幼儿的听、说能力;引导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美术作品……大家把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有效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作为沧州幼专和沧州师院的学前教育实践基地,今年9月以来,市第一幼儿园先后接收了近200名两校学生入园进行见习和实习。在市第一幼儿园的精心安排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两校学生都收获满满。
专业提升“步步为营”
两校学子入园第一天,市第一幼儿园科研部主任顾联胜就带领大家参观了园所文化墙和多功能厅,介绍了市第一幼儿园以“合润”文化为引领的办园理念。随后,党政办公室主任刘婧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园史长廊,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市第一幼儿园76年的发展历程。见面会上,教科研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见习和实习方案,明确了同学们的学习目标与重点任务。随后,同学们熟悉园所环境并进入到相应班级,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与实践之旅。
市第一幼儿园精心安排两校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的保育和教学工作中。从一日常规到班级管理,从环境创设到行为观察,从游戏活动到教学设计……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专业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
教育观摩是由“知”到“行”的过渡,也是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重要途径之一。为此,11月18日,市第一幼儿园为沧州幼专的见习生组织开展了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3名青年教师秉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分别展示了中班音乐活动《玩转纸杯》、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我也要搭车》和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斑马的魔法衣》。观摩结束后,3名执教老师又与沧州幼专的见习生们进行了评课教研。大家就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活动目标设置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活动中如何突破难点、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何进行高质量师幼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她们与小朋友“打成一片”
“课堂上,我们播种知识与爱的种子;每一次滑梯上的欢笑,都是我们共同的宝藏;每次的游戏互动都是最珍贵的记忆……”翻开这本纯手工制作、图文并茂的成长纪念册,市第一幼儿园东园区小三班班组长杨桂花的思绪又飞回了两个月前……
10月14日,她的班里迎来了3名沧州幼专的见习生。安美璇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张静娟文静温柔,心思细腻;马嘉彤心灵手巧,时常为大家带来小惊喜。户外活动时,安美璇带着孩子们跳操、做游戏,张静娟则默默守护在好动的小朋友身后。无论是捏橡皮泥、画画,还是手工制作,马嘉彤都信手拈来,也因此收获了一批“小迷弟”“小迷妹”。
入班第二周,3名见习生就能准确叫出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每天早晨,她们都会早早守候在班级门口,见到熟悉的身影就大声呼喊小朋友的名字,同时蹲下身、张开双臂,等着小朋友飞奔入怀,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孩子们自主活动时,她们3人常常苦于“分身无术”,因为小朋友都想邀请她们加入自己的活动中。
“虽然在班里只待了两个星期,但是她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用真情和满满的爱温暖了小朋友,更感动了我们。”杨桂花动情地说。
从内心纠结到爱上幼教
这几天,来自沧州师院的实习生何争秒正在市第一幼儿园中三班班组长王经纬的指导下,积极为即将到来的沧州师院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技能大赛做准备。在市第一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教学展示活动中,何争秒与其他两人从19名实习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赛资格。
虽然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在来市第一幼儿园实习前,何争秒始终在心里纠结一个问题:毕业后要不要改行?
怀着忐忑的心情,何争秒走进市第一幼儿园中三班,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如“家”一般温馨的班级氛围,看到了保育教师照顾小朋友时的耐心与细致。在承担保育工作时,她也全身心投入其中,得到了班里老师们的肯定和表扬。小朋友们关心和体贴的话语,时常让她心里暖暖的。
进入教学实习环节后,班组长王经纬鼓励何争秒大胆地表达和展示。从最初紧张得不敢张嘴说话、开口唱歌,到绘声绘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再到课堂上与孩子们自如互动,何争秒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在专业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了做好教学展示,何争秒在王经纬的指导下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不断磨课。大到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小到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和语气、语调,两个人都反复揣摩、改进、练习。经过整整一个星期的磨合和3次试讲,这堂课才最终展现在大家面前。
如今,实习接近尾声,何争秒也为心中纠结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她说:“毕业后不改行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可爱的小朋友们,更‘爱’上了幼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