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静
“以前小区的电梯、屋顶防水、下水道经常坏,维修流程多,有时一修就得很多天,业主们叫苦连天。现在通过住建局的‘维资超市’可以选择绿色通道模式、保险模式,修电梯只要一天。电梯里贴着二维码,一扫就知道这部电梯的年头、保养、维修信息,太方便了……”在运河区颐和文园小区,乘坐电梯的王先生和邻居们都对市住建局的创新工作赞不绝口,并现场拿出手机演示起来。
给小区“入保险”是怎么回事?因何得到业主一致点赞?
据了解,2023年以来,沧州市住建局创新思路、以党建引领打造了“维资超市”,用维修资金增值收益购买电梯维修保险和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绿色通道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这几项创新举措为老百姓办了大事,解决了诸多民生难题。
截至目前,沧州市主城区已完成3468部电梯投保,覆盖率达到99%,其他县(市、区)完成778部电梯投保,共惠及125个小区、48万业主。一年多来,赔偿电梯故障2136件,合计1343万元,平均电梯故障审批时间1小时,修复时长为0.97天。“0.97天,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电梯入保前,维修过程从审批到完成平均时间是83天,如今这效率是坐上火箭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笑道。“给全市电梯入了保,我们又开展了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类目逐渐丰富起来。”
进小区 现场办公开启“绿色通道”
“你好,小区电梯坏了好些天了,那么多人共用一部电梯,什么时候才能修好?”“我家住顶楼,漏水好几天了,到现在业主们还没签完字,再不修就成水帘洞了……”以前,市住建局经常会收到各小区业主的各种投诉,在申请过程中业主签字环节用时长,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低屡屡发生。“这些问题给业主带来了很多不便,影响了住宅的维护和安全。2023年,市区某小区由于电梯维修要价高,业主不同意,进行了几个月的拉锯战,更加坚定了我们改变现状的决心”。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杨立明说。
改变的第一步,市住建局物业管理团队集思广益研究出“绿色通道”模式。这也开启了小区保险模式的序幕。“我们团队成员都是党员,在工作中发挥了敢拼敢干的精神,一周工作7天,节假日无休也没人喊累。经过多次会议研究、推翻又重来,经过科室工作人员几十次‘头脑风暴’、灵感碰撞,又在实地考察、征求市民意见等等之后,最终于2023年2月推出了‘绿色通道’模式。这个模式通俗点说就是把办公桌搬到小区现场,事实证明,‘绿色通道’对电梯等设施设备‘入保’模式的高效运行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和促进。”
“绿色通道”办公模式,突出了“快”“省”“优”三字。首先,把审批现场放在报修小区,并召开由住建部门、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将涉及商议施工合同、居委会出具维修证明等5个环节一并完成,维修资金申请办理时间由之前的数月压缩至最短30分钟;每名业主都可以推荐施工队伍,每项工程由多家施工企业参与竞价,同时结合第三方审价报告,最终由随机报名的3名以上业主代表共同选定施工单位,通过现场招投标严控施工成本和利润;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及时将现场会议内容上传至业主群,各方签字的会议记录表在小区重点部位张贴公示,业主可以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实现了全过程公开透明。
进社区 “电梯保险”维护民生
“我们坚决不上这个保险,我看你们就是联合物业来骗保,糊弄老百姓的钱……”想起今年在我市某小区进行电梯保险宣传时一位大爷激动的神情,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小刘记忆犹新。
“大爷确实也代表了小区很多人的想法。”之后,他们上门做思想工作,在小区广场进行了20多场政策宣讲。“算起来,从电梯保险实施以来,我们进社区开展了400多场政策宣讲,上门做工作也是不计其数,但还是有业主不理解、不支持。我们能理解,改革创新在开始时总是困难重重。这个过程,我们始终坚持‘带着感情执法’,登门讲政策、摆事实、讲道理,但从不强迫,完全尊重业主意见。最后,大多数业主都看到了电梯保险的优点,主动找到我们撤销反对材料,其中就包括那位大爷。”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张宏霞说道。
2022年下半年,市住建局组织业务骨干多次到住建部、省住建厅了解维修资金审批使用情况,决定开展电梯保险试点工作。彼时,全国有几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工作人员便开启了“暴走”模式,连续辗转于湖南、浙江一些城市,了解相关做法、经验、市民反馈。考察结束后,他们反复推演这些城市电梯保险模式的优缺点,到2023年元旦,最终确定借鉴湖南株洲的某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改进、创新后形成了“沧州模式”。
我市电梯保险第一单开在了2023年3月15日的世纪家园小区,然后在市区和县域试点全面铺开。
在世纪家园小区开展工作时,市住建局第一党支部按照局机关党委“在住建系统开展‘联学共建’,推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与该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与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静一起,带领工作人员一天天、一趟趟入门户、做宣传、讲政策,这才有了我市电梯保险的“开门红”。
“运用党建方法、集中党员智慧,推动业务难题解决,我们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智慧结晶,把党建引领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发挥本单位‘党建+’创建优势,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张宏霞说。从此,“进社区、找书记”成为开展各小区电梯保险业务的“宝典”。
“沧州模式”下的电梯保险,会对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通过招标银行、规模存储,提高年化收益率;利用增值收益,对运行5年及以上的电梯,购买电梯维修保险;同时,搭建电梯监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维修、维护和保养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不仅如此,该措施让小区物业省出近一半时间,能在其他方面更好地为业主服务,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和谐。该措施也得到了业主高度认可,入保电梯实现了零投诉、零信访。
跑全国 首创“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
今年1月,在我市天成郡府小区,开出了全市乃至全国第一单“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这一单获得了住建部肯定的12项全国首创工作经验,为全国住建系统提供了典型。
从电梯入保到小区其他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都纳入保险,市住建局物业管理团队走过的路艰辛、漫长;开创了全国第一,为狮城百姓排忧解难,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和喜悦。
“2023年5月,我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希望能趁热打铁,把电梯保险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小区角角落落,开创一个‘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但因为方案中存在技术壁垒,计划一开始就被否定,暂时搁置下来。”杨立明说。
希望的火苗始终没有熄灭,为了实现科技赋能,团队笑称自己开始了“小蝌蚪找妈妈”似的探索。他们通过网络、业内人士辗转寻找技术单位,然后又一一否决。不记得跑了多少地方、找了多少人,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直到2023年年底,他们得知了清华大学“无线传感”和中国建研院“无人机探测”,希望的火焰终于燃烧起来。“我们一次次赶往北京,找专家、找技术,有时一天两次进京。最后专家们被我们的创意和真诚打动了,他们派驻技术团队来到沧州,在冬天最冷的时候驻扎了一个星期,全面了解情况、安装相关设备,并进行了多次测试。在测试成功的那一刻,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喜极而泣。”
技术取得突破后,市住建局确定天成郡府作为试点小区,在消防供水管道、电器设备上安装了水压和控制柜电流传感设备,24小时动态上传监控数据,及时研判预警;用无人机红外线技术对小区房屋外墙进行探测,及时发现隐蔽性空鼓,第一时间消除事故隐患,以延长房屋及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至此,我市住建局完成了国内“维资增值收益购买房屋保险、实现房屋养老新路径”的首个案例,之后,将陆续推广到11个小区。
探索、创新的脚步未曾停止。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提升“维资超市”的效能。他们计划对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进行摸底,为下一步住宅小区公共收益法治化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