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张晓东
日前,吴桥县何庄乡高田村地毯厂一派忙碌场景:手工区,10余名工人手持刺枪点绣地毯上的花样;电脑数控区,地毯机器人高效编织地毯;打包区,工人们认真整理一张张成品地毯……各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各道生产工序紧凑衔接。“在地毯厂上班,每个月平均能挣3000块钱。”高田村村民李娜高兴地说。
地毯编织厂负责人马胜发介绍,地毯厂已经运营了30余年,过去他们通过向村民发放生产材料,由村民在自家家里加工,加工完后再送回地毯厂。这样的模式,让村民既兼顾了家庭,又能增加收入。近年来,地毯厂实现了加工设备现代化,并且建设了新车间,年产地毯达25万平方米,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等地。“新车间建在村里,到家也就是三五分钟的时间,不耽误其他事,而且大家聚到一起多交流,能够更好地掌握扎地毯、点绣的技巧。”李娜笑着说,大家的技术好了,地毯质量能更好,地毯肯定能畅销,大家的收入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立足破解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就业难问题,我们积极引导创业有成者带资金、技术返乡,在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乡村开办‘微工厂’和‘农家车间’等就业创业平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吴桥县何庄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何庄乡已建设服装加工、公益插花、地毯加工、玩具工艺品等“微工厂”18个。
“哒哒哒,哒哒哒……”走进吴桥县安陵镇万粮侯村的服装加工厂车间,一排排整齐的缝纫机映入眼帘,一堆堆布料、成衣堆成了“小山”。裁剪、缝纫、熨烫、打包……工人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赶制服装订单。
“目前厂里的工人主要是本村及周边村的留守妇女。”村党支部书记陈立芹介绍,为了让留守妇女成为家庭增收的“动力源”,万粮侯村“两委”经过多次考察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利用村中的一片闲置厂房建起了服装加工厂,并推选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负责工厂运营,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目前工厂有70余名工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妇女,为方便大家照顾家庭,一些剪线头之类的工作,大家可以拿回家中完成。”服装厂负责人侯泽军说,自从建起“微工厂”,村里多了集体收入,村民还能实现增收补贴家用,可谓双赢。
据介绍,近年来,吴桥县积极探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新路子,在劳动力相对集中的镇、村大力扶持开办乡村“微工厂”,小小“微工厂”已成为富民“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