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第05版:05

沧州移风易俗场景绘

千年大运河静静流淌,为沧州带来了璀璨文明。

行走河西河东,冰河疏林,深远静美;村村落落,美丽洁净。沧州之美,不仅在乡村风貌,更在精神气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是《诗经》的再传地;刚毅豪迈,侠骨柔情,这里是武术、杂技的故乡。而今,伴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沧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乡风文明。

近年来,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红白事花销水涨船高。而在河间,却吹来婚事简办的新风,一场场“零彩礼”婚礼、“低彩礼”婚礼让人们告别了高额彩礼等陋习。

在黄骅,这片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土地孕育了淳朴厚重的民风。有一个叫李子札的村子,村民们把厚养薄葬写进了村规民约,全村力行。成立了48年的村红白理事会,一代代接力办下来。

沿河南下,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旁,东光县小邢村为红白事操办划定了“硬杠杠”——待客范围、席面标准、礼金多少等都有限定,对所有村民一视同仁。

溯河北上,在青县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里,老人们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村里人争相为食堂送来米、面、肉、菜,争当食堂里的志愿者。

新风吹,气象新。

行走在沧州大地,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春的温暖、春的气息:孟村农村的爱心超市里,人们可以凭文明积分换取日常用品;盐山、河间许多农家的门楣上,挂着写有家风家训的牌子;青县的农村大集上,倡导移风易俗的小戏正在上演;沧州道德馆里,展示着一个个“沧州好人”典型代表的感人故事……

这是沧州又一道美丽的风景,它的名字叫——移风易俗。

“沧州好人”

沧州连续十七年选树“沧州好人”先进典型,共有1700余人入选,更有数百人登上省级、国家级“好人榜单”。如今,“学好人、做好人”已在狮城大地成为新风尚,“好人之城”成为沧州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张亮丽名片。

村规民约

近年来,我市许多村庄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通过大喇叭广播、绘制文化墙、编写顺口溜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一个个约定、一项项规范,成了村民们行事的“标尺”,引导着大伙儿迈向更加文明、和谐的新生活。

志愿服务

微光汇聚,服务暖心。在狮城大地上,“志愿红”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市118万余名实名志愿者、670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以近2万个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用行动传递真情,用奉献书写大爱。

婚恋新风

倡导“零彩礼”“低彩礼”,举办集体婚礼……近年来,沧州积极推进婚俗改革,破除婚嫁陋习,推动形成良好的婚恋新风尚。广大青年纷纷响应号召,为爱“减负”,婚事新办、婚宴简办、彩礼有度在狮城大地蔚然成风。

孝老食堂

志愿者轮流为老年人准备可口的饭菜,村里的爱心人士免费提供蔬菜及米、面、油等食材……沧州各地的孝老食堂解决了农村老人“吃饭凑合”的问题,弘扬了孝老敬老的新风。

文明实践

在沧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处处盛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遍及各地,凝聚着民心,引领着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

家训挂门楣

小小家训牌,蕴含大能量。沧州许多村庄通过悬挂家风家训牌,进一步唤醒了村民崇德向善的朴素情怀,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家风正,则乡风正。小小家训牌,传递的是乡村文明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

作为乡村治理新力量,沧州各村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章程、规范流程,大力破除婚丧陋习,减轻了群众负担,促进了乡风文明。

崇尚科学

在我市许多村庄,农家书屋“屋”尽其用,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村民们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学习种养技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心积分

将村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让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沧州各地一家家爱心积分超市,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文明乡风建设紧密相连,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了乡村环境,培育了文明新风。

2024-12-26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0887.html 1 沧州移风易俗场景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