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第03版:03

“河北省金牌人民调解员”李福友:

“公益之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本报记者 邢 程 摄影报道

李福友(中)为市民做调解

12月19日,在位于运河区的沧州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李福友正忙着为一对夫妻调解家庭纠纷。这天,他忙到下午一时,始终没顾上吃饭。

认识李福友的人都知道他很忙。作为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永不停歇的激情,义务调解了500余件家庭纠纷。日前,李福友获“河北省金牌人民调解员”称号。

5年参与调解500余件纠纷

“来这里的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矛盾。根据经验,我把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方向细分为调分、调散、调合、调离、调生、调养6个方面。”李福友说,2019年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志愿者们已调解家庭纠纷千余件,其中他参与调解的纠纷占一半以上,他也因此总结出一套“调解秘籍”。

今年55岁的李福友出生在天津。他19岁来到沧州,从此沧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当年我唱歌不错,就组建了演艺公司,后来发现婚庆市场蕴含商机,又成立了一家婚庆公司。”李福友说,从事婚庆行业久了,他发现由于一些婚庆公司和主持人、饭店、新人没有对接好,经常让婚庆典礼仪式现场“事故”频发,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热心的李福友决定帮有关人员调解纠纷。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个热心的“和事佬”叫李福友。婚介遇到纠纷也找他帮忙,新人婚姻出现矛盾也来找他调解,邻里发生口角也来问问他的意见。“别人信任咱,咱就得真心实意帮人家一把。”李福友来者不拒。

2019年,李福友集结了2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志愿者一起做公益。这些人有律师、公安干警,还有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后来,在市妇联、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李福友专门腾出两层自家门市,成立了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搭建平台。

“调解员要一直有热情、有激情”

为了做好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李福友放下了经营多年的生意,做起了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天早晨天一亮,他便来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上班”。

一次,他下午四时接待了一位沧州市区的求助者。这位求助者表示,因为婚庆公司和酒店没有接洽好,导致结婚典礼未能按时举行,错过了好时辰。“一家人的高光时刻就这么被延误了……”这位求助者喋喋不休地向李福友抱怨着。李福友疏导他的情绪,帮他想办法,耐心陪着他数个小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还有一次,一位单亲母亲找到他。她的两个儿子因为财产分割问题产生了不愉快,想让李福友帮忙支招。李福友说,“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凡求助者上门来找我们解决问题,自揭家丑,这里面肯定有矛盾积累。”李福友联系上这位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分别给他们做工作。他还挨个登门拜访,一连忙活了近一个月,才把他们都说通。

除了搭时间、耗精力,李福友还为求助者买过车票,出过路费。李福友说:“想要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结果,调解员要一直有热情、有激情,容不得半点含糊。”

大家的情绪“垃圾桶”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李福友还考取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别人找李福友解决纠纷,他会不厌其烦地听着,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能把知心话说进对方的心坎儿里。“很多时候,调解纠纷就像是做手术,需要提前做方案、层层解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李福友说,这么多人专程来找他,他不能辜负大家对自己的信任。

然而,作为人民调解员,他每天和纠纷打交道,无形中成了大家的情绪“垃圾桶”。“我们每天会吸收很多‘负能量’,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坚持下来的原因。”5年来,这个团队的成员来来走走换了不少。李福友也会感到累,但他不想放弃。

“在我心里,公益之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要我们怀着赤诚之心,就能一直‘跑’下去。”李福友说:“我从50岁开始做公益,不算早,也不算晚,我总相信‘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做调解工作,磨破嘴、跑断腿、被误解是家常便饭。每次遭受埋怨和谩骂,他也会感到委屈和难过。“郁闷时,就唱首歌呗。”李福友说。

2024-12-28 本报记者 邢 程 摄影报道 “河北省金牌人民调解员”李福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1029.html 1 “公益之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