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大港产业园区二分区扣村盐碱地上,正演绎着一场“莓”丽蝶变。在当地恒态源采摘园里,一垄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白花红果相互映衬。孩子们寻觅着又大又红的草莓,大人们一边采摘一边聊天,在大棚中尽享冬季采摘的乐趣。
种植户左秀香忙着将游客采摘的草莓称重打包。“当下大家采摘的‘99草莓’口感香甜醇厚。”左秀香介绍,最近正是草莓成熟的时候,每天都有人过来采摘,遇上周末,人就更多了。
“我们能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草莓,离不开农技专家的帮助。”左秀香说,她家种植大棚多年,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为主。十年前,她家就试种过草莓,但因村里土地是盐碱地,草莓不是耐盐碱植物,所以没能种植成功。今年,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农务管理服务中心和河北省农科院滨海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来到这里,与他们合作开展草莓种植实验,左秀香家负责日常管理,省农科院滨海研究所负责提供技术和设备。
专家一来,就打出改土降盐“组合拳”。他们在深层土壤埋上暗管,这样浇水后土壤中的盐分可以通过暗管排到棚外;在土壤耕作层,专家给出生物菌肥使用方案,增加土壤活性;采用滴灌淋溶的方式保障大棚灌溉用水,不仅节水还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省里专家不仅给出了改土降盐技术,还为采摘园提供了一套咸水淡化设备。”南大港管理区农务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长青介绍,这套咸水淡化设备,可满足5至10个大棚用水需求。
“有省里专家帮忙精心改良土壤,我们今年总算把草莓种植成功了。”左秀香介绍,种植过程采用了绿色标准化的种植模式,用蜜蜂授粉,这样一来,盐碱地长出的草莓口感紧实细腻,甜度更胜一筹,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