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第07版:07

能吃是“福”?

吃太饱当心撑出病

■ 本报记者 康 宁

面对美食,一不小心吃撑对很多人来说是常有的事。有的人认为能吃是福,吃得多说明身体好,或是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为了不浪费,硬把剩下的食物吃下。这样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记者采访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

“很多人认为偶尔大吃一顿没有关系,殊不知,这样也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带来更危险的后果。”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肝病二科主任许迪说,表面来看,一两顿大餐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但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乱作一团,后续甚至会加重代谢紊乱,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问题。不仅如此,吃撑后,胃部会被撑大,挤压心肺;造成胃灼热,出现“烧心感”;增加胰腺负担等。

胃是个可伸缩的食物“容器”,完全空腹时,成年人的胃容量(以可承载的固体食物和汤水计算)为50毫升至100毫升,约是两颗草莓大小;正常吃饱(八分饱)后,胃容量达到800毫升至1200毫升,相当于喝下1瓶到2瓶矿泉水。

“吃撑”的进食量通常在正常食量的基础上增加至少30%,胃容量甚至可撑大至2000毫升到4000毫升,有西瓜般大小。胃部被撑大的同时,“大吃一顿”还会造成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高脂、高糖或高蛋白食物,使得身体部分指标异常。

“如果进食量频繁超出正常需求,可能是身体发出信号。”许迪介绍说,一些疾病可能导致进食过量。如激素失衡,身体分泌的瘦素和生长激素释放肽,均属于“饥饿激素”,分泌量在餐前增加、在餐后减少。睡眠质量差、运动不足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会打乱这两种激素的分泌,从而激发食欲。另外,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人们吃得多饿得快。

除了疾病原因外,情绪刺激和节食反噬也是引起进食超量的重要因素。遭遇压力、情感挫折、孤独时,“吃点好的”是不少人的发泄途径。这种情绪化进食能激活副交感神经,促进多巴胺分泌,使人获得片刻的愉悦感。减重人群可能会暴饮暴食,主要是平时对饮食太过限制,造成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过高,阻碍了饱腹信号抵达大脑,增进了食欲,让人更想进食甜品、奶茶等高热量食物。

吃撑后,该如何补救?“大餐后,虽然食物已经消化掉了,但各器官的‘亢奋’状态并不会立即恢复,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的恢复,避免引发长期健康问题。”许迪建议,吃撑后,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补救:少量多次饮水,高脂肪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钠,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身体加速代谢和排出多余的钠,白开水、绿茶、柠檬水都是不错的选择。补充膳食纤维,大餐里蔬菜和水果通常不足,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黄瓜、香蕉、土豆、菠菜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食物残渣。饭后半小时左右可以做一些轻微运动,如散步、站立等,有助于促进消化、缓解不适。如果腹胀严重,也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帮助消化。第二天需进行适当运动,可以做力量训练,帮助消耗体内过剩的糖原和热量,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轻身体负担,有些人在大餐后会控制饮食甚至节食,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胃肠负担。大餐后保证三餐正常饮食即可,但不要吃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如果大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发热、腹泻等不适,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的信号,需尽快就医。

2024-12-31 吃太饱当心撑出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1268.html 1 能吃是“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