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出现小摩擦该如何调解?辖区居民遇到烦难事又该去哪儿诉说?在新华区千童北大道社区辖区,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坐在小马扎上,众人一起唠唠心里话。
近日的一个下午,在铁路北楼小区14号楼楼下,一群人坐在小马扎上正唠得热闹。
“这栋楼的下水道堵了,大伙儿商量下该怎么办。我刚联系了一个之前为咱们辖区疏通过下水道的施工队,施工队负责人临时有事等会儿才能过来,咱们先商量着。”社区党委书记于彦文开门见山地说。
“小区没有物业,这回还是大家分摊疏通费用吧,我负责挨家挨户收钱。”居民代表于金枝第一个发表意见。
“哪能光让你一个人忙活,咱俩分头行动。但是有的居民把房子租出去了,不在这儿住了,咱们只能试着联系下。”居民刘连枝紧接着说。
这时,施工队负责人赶了过来。听到居民的话,他赶忙说:“大伙儿别担心,收多少钱就给我多少钱。冲大家这和气劲儿,就是不给钱,这活儿我也干。”
“那哪行,我们一定把钱收齐了。”现场的居民代表说。
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和施工人员协商完,于金枝和刘连枝就入户收钱。很快,14号楼的下水道就被疏通好了。
众人围坐在一起,争着说掏心窝子的话。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千童北大道社区辖区时常可见。
千童北大道社区辖区的5个生活小区,均为无物业老旧小区。下水道疏通、杂物清理、破损路面修补等该如何解决一直是这几个小区的“老大难”问题。起初,为及时了解居民的心声,社区工作人员时不时把辖区各小区的居民代表、党员代表邀请到社区,让代表们有意见当场提、有想法当场说。针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后来,于彦文发现,召集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来社区协商事情,虽说是个征求民意的好办法,但辖区化建二区和华馨小区离社区较远,岁数大的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来社区不方便,路上也不安全。通过征求民意,千童北大道社区决定推行小马扎议事新模式。“哪儿有亟待解决的难题,社区就召集相关人员在哪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于彦文说,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聊着天就把事情商量了。
小马扎议事不仅解决了千童北大道社区辖区的许多难题,还提高了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前些日子,有居民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辖区内部分路段的井盖有的松动了,有的塌陷了,还有一些路面有破损。工作人员就这一情况与辖区单位——十三化建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和十三化建公司人员一起对辖区需要维修的井盖数量和路面破损情况进行了统计。哪儿的情况怎么样?该如何维修?大家现场看、现场商量解决方案。很快,十三化建公司派施工人员对松动和塌陷的井盖进行维修,并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了修补。
2024年以来,千童北大道社区先后组织了12场小马扎议事会,共为居民解决了下水道疏通、路面修补、房顶漏水等30多件烦难事。于彦文说:“如今,不仅议事的形式、地点变了,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区与辖区23家单位签订了党建合创协议。辖区出现难题,各单位争着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