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第06版:06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河间市诗经学会会长董杰在河间府衙为学生们讲解《诗经》。

前不久,2024年青少年“传承中华魂·共筑国学梦”小作家主题征文活动落下帷幕。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15名学生获得了“金笔小作家”荣誉称号。

多年来,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始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挖当地文化特色和非遗项目,持续创新教育形式,将其融入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中,让“传承”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用心打造“诗经校园”

走进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诗经”二字便会时常萦绕在人们脑海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毛苌公诂诗雕像群,有诗经馆和11个微型诗经书屋,还有诗经写字墙、诗经成语墙以及诗经动植物园等诸多特色校园景观。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作为研究与传承之所,河间市浸润着深厚的诗经文化底蕴。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把诗经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和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带他们体验和感受《诗经》的魅力。

学校印制了校本教材《诗经选读》(已被沧州市图书馆收藏),其中收录了50篇《诗经》内的篇目,解释了400多个源于《诗经》的成语,还介绍了200多种《诗经》中记载的动植物。通过这本教材,孩子们深入了解《诗经》,激发起了阅读《诗经》的兴趣。

在课后服务时段,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每周都会组织开展《诗经》诵读活动。同学们或相聚在诗经书屋,或三五成群站在诗经成语墙前,或端坐于教室中,捧书齐诵,沉浸在诗词描绘的美好意境中。

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间市诗经学会会长董杰定期入校为全体师生讲解《诗经》,将优美词句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娓娓道来。

学校的诗经植物园里栽种着80余种《诗经》中记载的植物,并配有知识展示牌,上面印着植物的特点和相关的《诗经》词句。诗经动物园里还养殖着兔、蝈蝈等《诗经》中记载的动物。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同时,对校本教材中的内容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校还开设了埙、笙、古筝、陶笛、空灵鼓等古乐社团。合唱社团和舞蹈社团的成员们在韵味悠长的古乐伴奏下,以婉转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将《鹿鸣》《桃夭》《关雎》等《诗经》名篇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每日坚持“写好中国字”

作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大到题写学校校名,小到教师的每一次板书、学生的每一次书写,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都严格要求。

平时,学校大门口悬挂着学生亲笔书写的校名牌。这块校名牌定期更换,书法技艺出众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这份“殊荣”。

学校操场东侧的40米诗经长廊上有一面书写墙。无论是学校管理人员还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这里,仿照书法教师的示范,用粉笔工整地写下一句古诗文,每周一句,每月一诗。每天清晨,老师们认真书写的背影,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天下午第一节课的前20分钟,校园里并非书声琅琅,而是悄然无声。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在埋头书写,稳拿笔、慢落下,全神贯注于每一个笔画,那份认真与投入令人动容。

师生每日共同练字20分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天天练”活动,学校已经坚持了整整27个年头。

不只是每日练习,教导处还会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大型书法比赛,将优秀作品制成展牌集中展示,对优秀师生进行表彰,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规范书写和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多年的执著与坚持,换来了累累硕果。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多次在各级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迄今为止,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有5人荣获国家级奖项,186人捧回省级和市级奖项。

倾力传承非遗

“嘿!哈!嘿!哈……”1月2日下午,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传来稚嫩却铿锵的呐喊。一群孩子正闪展腾挪,认真习练着一招一式。“大圣拳”传承人韩旭穿行其间,不时帮这个抬抬胳膊,帮那个弓弓腿。

为了让孩子们对当地非遗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将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从2019年开始,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先后邀请大圣拳、八仙拳、雕刻、刻瓷、剪纸、西河大鼓、河间皮影戏、传统旗袍制作8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并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课程。非遗传承人们创立专业社团,利用课上和校内课后服务时段,引领孩子们学非遗、爱非遗,让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剪纸社团的活动中,剪纸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宋保树和孩子们用手中的彩纸和剪刀尽情展现生活之美。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创新艺术题材,将剪纸技艺与诗经文化相结合。一张彩纸折叠翻转,一把剪刀舞动其间,大家用灵巧的双手让《鹿鸣》《蒹葭》《卷耳》等篇目中的经典场景跃然纸上。

近年来,非遗类社团的成员们多次参加河间市非遗展演和河间市西河书会。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还被河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2025-01-08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2001.html 1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