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超男
2024年是沧州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攻坚年,在省体育局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县两级体育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体育惠民、体育人才队伍培养、赛事活动举办、冰雪运动发展、群众体育宣传向更高水平发展,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公共服务新局面。
在体育惠民工程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沧州市体育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向基层延伸。全年新建高标准体育场地设施达 88 处。其中,沧州市体育局积极统筹规划,在全市 35 个和美乡村配备适老、适儿的高端健身器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建成 14 家高标准的社区百姓健身房;大力推进公园建设,打造县级国家标准体育公园 16 个、体育主题公园 3 个;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完成乡镇高标准多功能球场工程 17 处。
燃城市运动活力 掀全民健身热潮
全民运动风潮起,体育强国铸辉煌。2024年,市体育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积极构建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并以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为抓手,加快推进体育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全民化,积极服务全市体育工作中心任务,各项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项目扎根基层,广泛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体育人才队伍持续建设。组织各县(市、区)体育部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逐步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健康管理培训。以人群性质为目标导向,全年开展9次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农村培养了500余名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农村体育发展培养巾帼人才。
科学健身服务活动下沉基层。2024年11月,“小蓝帽”志愿者们来到南皮县刘秀才村,带领健身气功爱好者共同学习八段锦基本动作要领,指导大家科学健身,为群众讲解运动受伤后如何科学康复调理,同时,根据部分群众的身体状况和健身目标,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身计划。“这一套八段锦练下来,感觉全身都暖和起来了,现在学会了,就可以每天在家锻炼锻炼了。”村民刘大妈笑道。
市体育局借助“小蓝帽 在行动”科学健身服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等科学健身送健康下基层活动,为基层百姓提供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调动老百姓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高标准推进体医融合建设。9月14日,沧州市健身与健康融合指导师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班,旨在培养一批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已举办5期,培训健康融合指导师近500名,进一步完善我市健身与健康融合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市卫健委印发《关于建设县级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示范中心的通知》,全年推动“五个一”建设,逐步实现两级融合中心全覆盖,其中,与一批健身机构开展合作,发展可以根据诊疗结果出具针对性运动处方标准的全民健身融合中心16所,覆盖全市县级行政区。
推进冰雪运动向纵深普及发展。以“冰雪三进”为抓手,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全年组织培训大众滑雪(冰)考评员37(59)人,8万人获得滑雪(冰)大众等级标准证书,切实增强了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开展“嗨沧州·乐冰雪”主题系列活动,吸引1500余名群众参与真冰真雪活动体验,其中“欢乐冰雪过大年”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举办2024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调动运河两岸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开展2024年沧州市职工篮球赛,吸引了全市49支队伍、500余名篮球爱好者参赛,丰富了沧州市职工群众的文体生活,助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提体育驱动效能 强精品赛事水平
支持体育制造业提档升级。市体育局通过出台有力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体育制造业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加速提档升级,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连续多年组织我市体育制造企业参加中国体博会,2024年共有49家单位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在“CSS AWARDS 中国体博会创新推优大奖”中,我市共有四家企业入围获奖;张孔杠铃成为2024巴黎奥运会举重器材唯一供应商,第四次在奥运会举重器材供应商竞争中脱颖而出。
突出全民健身精品赛事,不断擦亮城市新名片。2024年以来,市体育局以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健身热潮,以深化“体育+”等形式增加体育附加值,提升城市知名度,持续打造“文武沧州·跃动狮城”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健身精品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创新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了“文武沧州·跃动狮城”2024京津冀系列邀请赛、2024沧州市第十届大运河半程马拉松、沧州市全民健身联赛系列赛事、世界冠军进沧州—2024年京津冀鲁乒乓球精英邀请赛、“雄钢杯”厂牌篮球邀请赛、2025沧州市第四十一届元旦长跑等27项市级全民健身精品赛事,参与人数达5万人。各项全民健身精品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市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同台竞技、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我市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推动体育强市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
2024年继续举办了“乐享体育 惠动狮城”(第五届)沧州市体育消费季活动。活动历时4个月,共有30家单位参加,开展超级勇士户外体能障碍赛等六场“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圈”赛事活动和马术乐学夏令营等两场体育研学夏令营活动,发放万余份青少年“体育运动护照”。
“沧州近几年的体育赛事活动越来越多,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体质,尤其是富有创意的体育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陈先生说。
高质量承办省级以上精品赛事,切实提高办赛水平。全年组织引导各单项体育协会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11项,其中,承办中央和国家机关老干部太极拳代表队莅临沧州进行指导交流展演活动、中国武道综合体能大赛(河北沧州站)、2024年全国毽球公益推广大篷车万里行活动(沧州站)等国家级赛事活动5项。承办2024年河北省全民健身联赛毽球比赛、第二届河北省“和美乡村”乒乓球团体赛、华北区老年人门球邀请赛暨捶丸培训交流活动等省级赛事活动6项。各项省级以上赛事活动的高质量承办,检验并锤炼了我市承办大型赛事的组织能力和办赛水平,有力提高了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传沧海武韵魅力 扬“沧州武术”之名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影响广泛,是国家命名的首批地市级武术之乡。始创于 1989 年的中国·沧州武术节是全国创办最早的届次性武术节庆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 10 届。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批准,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更名为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于2024年8月23日正式开幕。本届武术大赛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开赛仪式上,《狮城迎宾》《沧风武韵》《八极雄风》《武健泱泱》等精彩的武术表演,营造了热闹而有活力的比赛氛围,赢得掌声不断。
泱泱狮城,武韵深厚。为增强群众对武术运动的认知和兴趣,提升城市武术文化氛围,推动我市武术竞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4年以来,市体育局武术科共举办了多场精品赛事。其中,4月13日举办的《“2024年双争有我——活力河北 河北省全民健身联赛太极拳比赛(沧州分站赛)”暨第二届“沧海武韵 魅力狮城”太极拳比赛》既是河北省全民健身联赛太极拳比赛的首场分站赛,也是我市“沧海武韵 魅力狮城”系列赛事活动之一,共有来自全市的40支代表队总计500余名运动员同场竞技;6月29日举办的《第二届“沧海武韵 魅力狮城”2024年沧州市劈挂拳比赛》是我市进一步擦亮武术之乡名片,打造的具有沧州传统武术特色的优秀单拳种武术平台,共有来自全市的38支代表队总计500余名运动员参赛。此外,还先后举办了孟村站、任丘站、青县站3场沧州市武术套路初段位考评赛,新增获初段位(1-3段)者656人。
2024年3月14日,来自22个县(市、区)以及5所市直学校的共98位中小学体育教师共聚一堂,参加第二期沧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师资大讲堂的培训活动。戳脚传承人苗晓兰和八极拳传承人吴昊受邀进行授课,98位教师气定神闲,出拳刚柔并济,稳健有力,这整齐划一的场面令人振奋。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使我们教师对体育精神和武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起我们对体育教学与武术融合的深思,在丰富学生校园活动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加培训的张老师深受启发。
据了解,为深入落实推进“武术进校园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武术科拓展路径、多措并举,举办市级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我市武术教师队伍人才储备和武术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同时,积极承办省级培训活动,于6月27日—30日承办的“2024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河北省师资培训班”共有全省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近300名教师参加培训;8月26日承办的“2024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河北)武术主题训练营”共有来自全省14所地市级学校的156名学生参加培训。这些活动极大地扩展了“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渠道,同时为我市承办国家级、省级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外,还指导各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武术类非遗项目资源禀赋,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如运河区举办武术师资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级燕青拳非遗传承人祁明松演讲,拦手门九节鞭传承人么焕勇、燕青拳第九代传承人祁子一授课;泊头市则依托六合拳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了“六合拳进校园”体育教师培训活动,并邀请传承人石同鼎进校讲课和传授六合拳;青县、献县、南皮县、海兴县等邀请了本地武术名家和非遗传承人进校演讲、授课;肃宁县非遗传承人苗晓兰还将传统戳脚编成了《武术操》融入大课间活动之中。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2024年,沧州市体育局坚持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工作目标总方向,突出党建引领,遵循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在活力,把宣传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理念、组织开展健身赛事活动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作为目标追求,不断强化社会体育组织的公益属性和为民情怀,助力推进健康沧州和体育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