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过年,挺自然的就会联想起美食,在众多的美食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香肠。
小时候,每当春节将至,生产队就会杀头猪分给社员们,分来的肉不是很多,为了使春节过得丰富些,老人们便把肉做成香肠,制作香肠的配方可随主人的意愿,在切碎的肉里放些淀粉和调料,以增加数量和更加适合家人的口味。
制作工艺很繁琐,需要把调好的所有食材灌到肠衣里,再进行蒸煮,经过蒸煮后的香肠已基本成型,再整齐地摆放到大铁锅的篦子上,用锯末(木屑)烟熏制,熏制的过程中需要定时为香肠翻身、打油,然后等待。
圆滚滚肥嘟嘟的香肠,静静地沐浴在袅袅青烟里,慢慢地排出它体内的多余油脂,蜕变成油亮诱人的香肠。
烟雾缭绕间,不仅给人们驱走了严寒,也是冬日里最暖人心的风景,更赋予了香肠独特的风味,那种混合了烟香、木香、肉香的美妙香味,咬上一口就会永生难忘。在我心里,这种味道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
香肠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一种文化。在熏制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耐心和等待,知道了从新鲜到醇香需要磨砺,经过磨砺才会更加醇厚、才会回味无穷的道理,就像生活一样。香肠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家人和故乡,游子们回家过年,总能在那口熟悉的香肠中找到儿时的记忆和归属感。
今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只能凭着记忆把香肠画在纸上,以慰藉无奈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