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谢颖颖)1月22日,来自任丘市的赵娇娇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捐献了27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市第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些“生命的种子”由工作人员随即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患者生命续航。
今年37岁的赵娇娇,是任丘市于村镇北芦庄春蕾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2021年2月,赵娇娇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他人,于是主动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1月3日下午,赵娇娇接到沧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
“匹配成功的概率很低,感觉自己很幸运。”赵娇娇说,为绝境中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是她当年留下血样的初心。
1月17日,赵娇娇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石家庄,进行捐献前的准备。1月22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赵娇娇顺利完成捐献。
在课堂上,赵娇娇经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讲得再多,不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赵娇娇说,“新学年开学后,我会向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老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