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娟 沧州市人民医院
在流感高发季节,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正确佩戴口罩作为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口罩戴对了吗?
一、口罩的科学认知
首先,我们要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类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说,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而口罩,尤其是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够阻挡大部分飞沫,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因此,佩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他人的一种行为。
二、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清洁双手:戴口罩前,先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双手,确保手部卫生,避免污染口罩。
口罩覆盖: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通常医用外科口罩深色面为防水层),金属条鼻夹在上。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向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再将耳挂挂于双耳,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检查密合性:快速呼气,检查空气是否从口罩边缘泄漏。如有泄漏,需重新调整口罩位置,直至密合良好。
三、口罩的保养与更换
口罩不是戴一次就扔,但也不能一直不换。一般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在连续使用4-6小时后,或者被污染、湿透后,就应该更换。N95口罩的使用寿命可能更长一些,但一旦感觉呼吸困难或口罩损坏,也应立即更换。另外,取下口罩时,不要触摸口罩的正面,而是从耳后或头带取下,这样可以避免污染手部。取下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四、口罩的常见误区
不是越厚越好:口罩的防护效果与厚度不成正比,关键在于它的过滤效率。医用外科口罩虽然看上去比较薄,但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一般的棉布口罩虽然厚实,但基本上不具备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N95:对于普通人来说,医用外科口罩已经足够,N95口罩更适合医护人员或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因为N95口罩的透气性舒适性会降低,佩戴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憋闷、气短等不适。
不要戴多个口罩:戴多个口罩并不会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可能影响密合性和呼吸。
五、预防流感呼吸道感染的其他小细节
注意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触摸公共物品后,应立即洗手。避免随地吐痰,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
增强免疫力:通过调整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减少接触: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公共交通站点等,以降低感染风险。若因工作、生活需要必须前往,务必佩戴口罩,并在人群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至少1米。
积极治疗:对于已经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环境清洁与通风:定期打扫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病菌滋生。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佩戴口罩时更需要注意舒适度。孕妇在佩戴口罩时,应特别注意呼吸的舒适度,避免选择过紧的口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应重视预防工作,除了正确佩戴口罩外,还要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七、结语
预防流感呼吸道感染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正确佩戴口罩只是其中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口罩、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注意佩戴过程中的细节以及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度过每一个流感高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