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门前热闹非凡,“非遗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廊坊安头屯国家级非遗中幡表演,为在场游客呈现了一场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盛宴。
据了解,为庆祝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精心策划了“非遗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通过非遗传承、文化互动、美食品鉴等多维呈现形式,推动“非遗连接生活”,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全面展现运河文化与春节习俗的交融之美,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活化。
节日期间,非遗馆广场上,沧州落子、廊坊胜芳高跷、保定徐水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轮番上演,馆内丰富的展品让游客领略非遗之美,“镇海吼”造型前更是游客们拍照打卡的热门区域。各类体验互动区也是人流如织,手工香囊体验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韵味令人流连;游戏区的嵌字豆糖挑战以安徽徽州的非遗美食为灵感,通过趣味游戏,激发游客对传统技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我最爱看魔术《三仙归洞》了,这次来非遗馆还能亲身体验,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年初四上午,来自北京的六年级小学生张贺和父母来到沧州游玩,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张贺兴奋不已。张贺兴说:“和古彩戏法传承人张志涛老师学完魔术,一会我还要去研磨香料制作寓意吉祥的香囊,带回去送给爷爷奶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与京津的春节文化活动形成联动,共同推动非遗传承,营造“京津冀一起过大年”的浓厚氛围。北京崇德堂年画博物馆复刻的《增福财神》年画、北京老字号暨国家级非遗“全聚德”制作、北京中轴线文创齐聚非遗馆,而河北的非遗项目,如沧县舞狮、安头屯中幡、兴安阁木艺和任氏吹糖人等,也纷纷在北京东岳庙庙会上亮相,展现河北非遗的特色与魅力。
据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还推出“非遗+数字”模式,通过数字藏品、云上传承、春节老照片征集、寻找年夜饭里的非遗美食等线上活动,鼓励公众通过数字化平台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以非遗文化为载体,筹备元宵节特别活动,践行“我们都是非遗春节传承人”的理念,为首个“非遗春节”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