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沧县仵龙堂乡中心校积极推进特色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持续提升育人实效。
创新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何官屯学校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法以及费曼学习法为依托,选拔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具有较强表达能力和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班级“小先生”和组内“小先生”,让孩子们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先生”在课堂上积极协助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如组织小组讨论、解答同学的疑问等;下课后,他们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查漏补缺。学校定期对“小先生”进行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座和示范,不断提高“小先生”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在各班级积极倡导“人人争做‘小先生’”,通过“每日一讲”“小组互教”等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分享者,让大家都能体验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班级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浓厚学习氛围。
李家铺学校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深度融合,不仅把沧州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请”到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课堂上,而且组织开展了“探先贤品简牍之乐 寻赤子尝算术之趣”活动。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手持“通关文牒”,在“鹊华秋色(扁鹊)”“麒麟阁(高适)”“日暮芙蓉(刘长卿)”“东篱乐府(马致远)”“阅微草堂(纪晓岚)”“自强学堂(张之洞)”6个地方参与12个项目的闯关活动,每过一关,就在“通关文牒”上加盖一个印章。在随后的擂台赛上,老师们把沧州地图分为4部分,每一块地图都对应相应的题库(内容涵盖历史、科学、信息技术3个方面,每个题库50道题,共计200道题)。同学们通过抢答题目,齐心协力将地图填满,既展现了个人的综合素养,又增进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在日常教学中,仵龙堂乡中学通过“问题导学—独立自学—交流互学—点拨助学—训练拓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老师只做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依托“阳光体育” 发展特色项目
土塔小学是沧县仵龙堂乡的传统体育强校,曾多次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获奖。学校秉持“和雅守正 健体益智”的校训,以立德为先、强健体魄为基,确立了篮球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写了篮球校本教程,利用体育课积极传授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做的是由学校创编的“篮球操”。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都组建男、女两支篮球队,定期开展班级篮球对抗赛,以赛代练。学校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组建校篮球队。放学后,学校还安排了篮球技术专项培训,并组织对抗训练。
在每年的校园篮球艺术节上,土塔小学通过篮球游戏、篮球对抗赛、花样篮球展示等多种形式,将竞技精神、团队配合、个人技术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培树校园篮球“明星”也是激励学生的重要举措。学校将校队队员在省赛上的精彩瞬间照片,配上文字做成展板,摆放在运动场内,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而且激励着同学们奋勇争先,为集体争取荣誉。
从2020年至今,土塔小学篮球队多次在省市级篮球联赛中获得佳绩。
组建创客社团 点燃创新梦想
在西官庄学校,活跃着一群充满创意、不畏挑战的“小创客”。每周一和周五下午,他们就相聚在一起,展开“头脑风暴”,全身心投入到3D建模、创意制造、机器人编程等一系列新鲜有趣又充满科学智慧的活动中。
创客社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秉持“创新、实践、分享”的理念,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社团活动围绕讲授、辅导、组装和编程展开,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软硬件知识,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去年,西官庄学校创客社团的成员先后在河北省第七届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暨创客竞赛和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选拔赛上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