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日前,记者走进吴桥县何庄乡王园村葡萄大棚,浓郁的果香和暖意扑面而来。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诱人的葡萄挂满藤,果农穿梭在葡萄架下忙着采摘;冷库旁,工人们对葡萄进行筛选、套袋、贴标签、装箱、打包。“春节期间,我们的订单增多,采摘的游客也多。虽然辛苦点,但大家心里暖,越忙挣得越多!”种植户王欲胜说,今年葡萄收成比去年好。
今年57岁的王欲胜是王园村村民,年轻时曾在建筑行业创业发展。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对农村和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后,他46岁那年决定返乡创业。在政策的扶持下,王欲胜流转了70亩土地。他说:“我在40亩地上种玉米和小麦,30亩地种水果。”
为了掌握葡萄种植技术,王欲胜先后前往青岛、饶阳等地学习。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疏花,如何通过秧苗、颜色判断果实甜度等知识,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学技术的同时,他还建好了4个大棚。
“在葡萄坐果初期,就要剪掉果形不好的幼果,让营养供给好果子。同时,每收完一季葡萄都要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测土配方及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精准调配肥料,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说起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王欲胜滔滔不绝。王欲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一年产两茬葡萄,产量可达200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一年纯收入1.5万元,这样算下来,葡萄种植年收入可达到6万元。
在大棚里,王欲胜熟练地摆弄三脚架上的手机。“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拍摄短视频或者网络直播展示农业种植场景、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我在年轻人的指导下,也学会了拍短视频和线上直播带货。现在手机成了我的‘新农具’,我也能把葡萄‘种’到‘云端’了,这些葡萄可以远销到内蒙古等地。”王欲胜笑着说。
一茬一茬的收获让王欲胜信心满满,种植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今年我又拿出1个大棚试种甘蔗,元旦时种的甘蔗,看,现在苗儿长到了三四厘米高。人勤地就不会懒,来年一定有好收成。”谈及未来打算,王欲胜说,在追逐“兴农梦”的路上,他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