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驿站像家一般温暖”“社区食堂饭菜可口”“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成为我们家门口的‘幸福驿站’”……这一声声夸赞来自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和沧州高新区和园社区辖区居民。这个社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让人们连声叫好?近日,记者走进和园社区进行探访。
心愿墙上写满“新”语
2月7日13时,外卖小哥刘闯送完几单外卖,走进沧州高新区和园社区暖新驿站。刘闯把自己带的饭放进微波炉热了热,又把手机充上电,然后坐在沙发上吃午饭。
“平时,越到饭点儿我越忙。以前,我送完单就坐在路边歇会儿、吃点儿东西。自从这儿有了暖新驿站,不忙的时候我就过来歇会儿。这儿不仅能热饭、接热水、给手机充电,还能休息,像家一般温暖。”刘闯负责和园社区辖区附近的外卖配送,自从和园社区有了暖新驿站,他又多了一个歇脚地。
和园社区暖新驿站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等服务。记者走进和园社区暖新驿站,看到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雨伞等物品非常齐全。驿站内的一面墙上,醒目地写着“‘新’语心愿”几个字,字下面贴着许多心形卡片。“暖新、温馨、开心”“感谢社区对我们的关怀”“雨中送温暖暖新更暖心”……记者正细瞧着卡片上的内容,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书康上前介绍道:“这面心愿墙原本是社区为征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意见建议打造的,没想到‘小哥’们纷纷把‘幸福感言’贴在了上面,感谢他们对社区工作的认可。”
魏书康说,接下来,社区将根据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服务,并发挥“小哥”们熟门熟路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文明宣传等工作,为社区治理增添新力量。
社区食堂收到感谢信
近日的一个中午,和园社区天成和园小区居民陈秀深如往常一样来到社区食堂吃午饭。
“你们每天不辞辛苦地为大伙儿忙活饭,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我写了一封表扬信,说说大伙儿的心里话。”一进屋,陈秀深没有直接去打饭,而是把一封感谢信交给社区食堂负责人代长琴。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对食堂的饭菜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随时跟我们说”,代长琴和几位工作人员纷纷说。
这已不是居民第一次向社区食堂工作人员表达谢意。记者翻开和园社区社区食堂留言本,“工作人员服务热情、饭菜可口”“有一天我没来食堂吃饭,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感谢工作人员的关心”……留言本上写满了居民的留言。
和园社区辖区内有3个生活小区,居民8000多人。平日里,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辖区许多家庭白天年轻人上班、孩子上学,老年人自己在家吃饭能凑合就凑合。为解决老年人“吃饭凑合”的问题,2024年7月份,社区与餐饮单位联合打造了这家社区食堂。
魏书康介绍,辖区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到社区食堂就餐免费,60周岁至80周岁的老年人可享受优惠。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对社区食堂的食材、环境等进行监督,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味道”。
便民服务“一刻”即达
2月8日9时30分,居民强文利和队友来到位于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内的综合活动室舞龙带。
随着音乐响起,一条条色彩鲜艳的彩带在居民的舞动下上下翻飞、辗转盘旋。
休息的间隙,强文利向记者“晒”起了幸福:“自从社区有了综合活动室,我和队友们的活动地点便从室外挪到了这儿。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大伙儿活动再也不受天气影响了。”
“我再补充几句,除了综合活动室,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内还有医疗服务区、图书室、健身房等。医疗服务区内每天都有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大夫坐诊,居民有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不用往远处跑,在这儿就能看病、拿药。”居民王明月接过话茬说。
和园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是2024年4月份和园社区和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打造的。中心一至三楼是医疗服务区,包括疫苗接种区、门诊区、中医理疗区等;四至五楼是社区日间照料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括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综合活动室等。
“社区的重头工作就是为居民搞好服务。”魏书康介绍,平日里,社区工作人员在常态化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居民有不同需求。比如,年轻人希望社区能提供健身的地方,老年人在活动、就医、就餐等方面需求大,孩子们对阅读、画画等感兴趣。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社区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打造了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如今,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魏书康说,人们常常用“一刻钟”来衡量社区服务是否便捷,社区将根据居民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便民服务短板,让多种便民服务“一刻”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