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这里正在举办首届鸣鼓节,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众多表演者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双手挥舞鼓槌,将一面大鼓敲得震天响。他就是74岁的刘书祥。
“咚!咚!咚!”鼓声响起,刘书祥挺直腰板,双目炯炯有神。他的双手仿佛被赋予了力量,在鼓面上跳跃、飞舞。鼓点时而急促如万马奔腾,时而舒缓似春风拂面。围观的群众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孩子们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
“我从小就爱听鼓声。”刘书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着说道。
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年味儿总是伴随着鼓声。每逢春节,村里的文艺演出总少不了大鼓的身影。那时的他,常常趴在舞台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鼓手的一举一动,回家后就用筷子敲打脸盆,模仿着鼓点。
2000年,刘书祥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拿出积蓄,一口气买了4面鼓,有大鼓、小鼓,还有锣和镲。从此,刘书祥的家成了一个小型的“鼓乐坊”。闲暇时,他就练习敲鼓。起初,邻居们还不适应这“扰民”的鼓声,但渐渐地,大家都被他的执着所感染。有时,几个老伙计还会来凑热闹,你敲锣我打鼓,好不热闹。
“敲鼓不仅是个爱好,更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刘书祥说着,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事实的确如此,74岁的他腰板笔直,步履矫健,完全看不出老态。村里的文艺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无论是春节联欢,还是重阳敬老,只要需要鼓手,他都第一个报名。
在李子札村,刘书祥不仅是文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村里的“文艺大管家”。这个1700多人的村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每当锣鼓队演出,刘书祥都精心组织和协调。从分工管理到调度安排,从排练时间到演出细节,他都事无巨细地操心。
在鸣鼓节上,刘书祥不仅自己表演,还带着村里的老人一起敲鼓。“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他手把手地教着年轻人,从最基本的鼓点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看着年轻人渐渐掌握要领,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鸣鼓节接近尾声,刘书祥站在舞台中央,带领着全村的老老少少,敲响了最后一曲。鼓声震天,响彻云霄,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普通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
“只要还能动,我就要一直敲下去。”虽然年事已高,但刘书祥依然满怀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