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轲 广宗县医院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中西医结合的预防策略,能为我们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护。
一、认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在深入探讨预防攻略前,我们要先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管壁受损;高血脂则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二、西医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取,控制盐和糖的用量。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所以需控制饮酒量。
药物预防: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药物预防至关重要。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粥样斑块;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三、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与预防
中医理论解读: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为“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如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痰浊内阻等,都可能导致心脉不通,引发心痛。
中药调理:许多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独特优势。活血化瘀类中药,像丹参、川芎、红花等,可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益气类中药,如黄芪、人参等,能增强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化痰祛湿类中药,如瓜蒌、薤白等,可化痰浊、通心阳,改善胸闷、胸痛症状。中医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丰富多样,对预防冠心病大有裨益。如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八段锦,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和呼吸配合,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的目的。此外,穴位按摩也是简单有效的预防手段,按摩内关穴、神门穴、膻中穴等,可调节心脏功能,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 - 3分钟,每日数次;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同样按揉1 - 3分钟;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进行揉按或艾灸。
四、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预防冠心病,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西医在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方面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效果显著;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通过中药、养生方法等改善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两者结合,既能有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又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体气血阴阳平衡,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