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5时刚过,王连宗便被生物钟“叫”醒。快速洗漱后,他便奔向位于市区交通南大街的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
王连宗是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的一名志愿者。那天是爱心服务站蒸馒头的日子,王连宗赶到时,志愿者尹新华和张丽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上了。“今天被你俩抢先了,明天我再早来一会儿,争取第一个到。”“哪能天天让你当第一名,也得给别人点儿机会。”王连宗和尹新华、张丽开了几句玩笑,便开始对爱心服务站的电灯和电器进行检查。大厅和厨房的灯都亮,和面机插上电后能正常使用……他检查了一圈没发现问题后,又开始洗鸡蛋。
在爱心服务站,王连宗事事冲在前面,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忙人。平日里,他除了帮着洗鸡蛋、蒸馒头、清洗蒸屉外,爱心服务站内的灯、和面机、蒸箱、电锅等都由他负责检修。“我没退休的时候在单位负责船舶电气检修,自从来这儿当志愿者,我的技术派上了用场,能自己修就尽量不花钱,这样能为爱心服务站节省点儿开支。”王连宗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爱心粥屋”。目前,我市市区有两家这样的爱心服务站,分别由两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负责运行,免费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早餐。
王连宗退休前是一名海员,长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的一天,他听朋友说爱心服务站正在招募志愿者,便报了名。“当时,我了解到爱心服务站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就餐服务,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当即就报了名。”王连宗说,他加入爱心服务站源于一次偶然。
如今,王连宗一天不去爱心服务站,心里就不踏实。“爱心服务站就像一个‘爱心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王连宗说,自己每天都被暖心故事感动着。
前段时间,爱心服务站负责人周淑云发现服务站室内的吊顶有个地方松动了。她怕吊顶掉下来砸着人,就提醒了下志愿者。第二天一早,志愿者孙延彬便早早带着工具过去把吊顶修好了。
去年冬天,环卫工人袁宝通为表达对爱心服务站志愿者们的感谢谢,特意为志愿者们送来5公斤香油。志愿者们不收,袁宝通怎么也不同意。志愿者们做了半天工作,最后决定把香油留下给环卫工人拌咸菜用。
一天,有位环卫工人在爱心服务站吃饭时突发疾病倒在地上,现场的环卫工人和志愿者有的帮助他联系家人,有的帮着打120,及时将这位环卫工人送到了医院。
每天早上,都有几位环卫工人早早来到爱心服务站,帮着志愿者抬粥桶,吃完饭还主动留下来帮着打扫卫生。
王连宗说,这里的每位志愿者都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别人,就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他人,也让沧州这座“好人之城”温暖洋溢。说着,爱好诗歌的王连宗为记者朗诵起他为爱心服务站写的诗歌:“奉献出一颗爱心,哪怕惠及一棵小苗,期盼其慢慢成长,等待果实与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