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0日
第05版:05

衡水市阜城县本斋纪念园长眠着88位冀中回民支队的烈士,他们大多没有名字,也无从得知他们的亲人在何方。2月18日,在献县作家王英的推动下,本斋初级中学的50名师生来到这里“认亲”——

敬爱的烈士,我们就是您的亲人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杨金丽 齐斐斐

扫码看视频

◀活动现场,王英为烈士献花。

▼学生们肃立,缅怀先烈。

穆珺婷 李凤婷 摄

时值早春,寒意犹存。2月18日,衡水市阜城县本斋纪念园内,“我们是一家人·与烈士认亲”活动正在进行。

丝丝寒风拂过苍松翠柏,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诉说着对英烈的无尽牵挂。

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初级中学的50名师生,怀揣炽热的心远道而来,只为与长眠于此的冀中回民支队烈士“认亲”。

这场跨越时空的“认亲”活动背后,藏着献县作家王英6年的漫漫寻访路。她走遍大半个中国,寻访到34位健在的回民支队老战士和120多位历史知情者。即使身患癌症,王英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望着孩子们俯身祭拜的样子,王英心中满是欣慰:那些长眠在岁月里的名字,终于在孩子们一声声呼唤中“重生”。

跨越83载的“认亲”:

致敬冀中回民支队英烈

上午9时,国歌声穿透薄雾,50名师生肃立于烈士墓碑前,神情凝重。

伴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本斋初级中学校长张泽颖缓缓展开手中的名单,声音低沉而有力地念道:“丁天真,男,辽宁本溪人,牺牲时14岁;马书臣,男,献县本斋村人,牺牲时15岁……”每一个名字,都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血肉见证。

随后,张泽颖向师生们颁发了“认亲”证书,证书上详细记录着烈士的姓名、性别、籍贯、牺牲时的年龄和事迹。从这一天起,这些烈士将不再孤独,他们将与师生们建立起特殊的“亲情”。师生们将定期前来祭奠,慰藉英魂。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来到墓区,轻轻献上手中的鲜花,举手投足间,满是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

眼前这88座烈士墓,为师生们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冀中地区发起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为掩护军区主力部队转移,冀中回民支队在司令员马本斋的率领下,成功牵制日寇主力,不料自身却陷入日军包围圈中。1942年6月2日,冀中回民支队在阜城县高庄村、纪庄村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300余人,最终胜利突围。但部队也损失惨重,88名战士为国捐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仅14岁。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含泪将烈士遗体掩埋。后来,当地政府为纪念这些英烈建起了本斋纪念园。

“他们牺牲时还很年轻,大多数人都没留下后代,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亲人在何方更无从知晓。我们来自马本斋的家乡,就是他们的‘亲人’。”张泽颖说。

83年前,冀中回民支队的英雄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长眠于此;83年后,这支英雄部队的“亲人”来了,孩子们一颗颗炽热的心唤醒了长眠在岁月里的名字,让烈士们的精神在他们心中熠熠生辉。

一个人的“长征”:

六载跋涉点亮星火

这场跨越时空的“认亲”活动背后,有一位执着的推动者——王英。

王英今年55岁,她和英烈们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8月。

当时,王英参加了鲁迅文学院河北作家班,并接到采写马本斋英雄事迹的任务。这看似普通的任务,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王英内心深处对那段历史的探寻欲望。她的寻访之路也就此开启。

从冀中平原到天山北麓,从黄土高坡到羊城街道,哪里有健在的老战士,王英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她说,每一次寻访,都像是在与历史深度对话。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英在冀中回民支队的史料中发现了张子风烈士的英勇事迹。“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要和你并肩作战!”张子风烈士的乐观、坚强和勇敢,深深打动了王英。

当王英得知在高纪庄突围战中牺牲的张子风至今未找到亲人时,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生:成为张子风烈士的“亲人”,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去祭拜,让更多人了解张子风烈士的故事,使她的“亲人”越来越多。

于是,王英发起了“认烈士为亲人”活动,并选择了英雄故里本斋回族乡的本斋初级中学作为首个开展活动的学校。她和校长张泽颖沟通后,张泽颖觉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认烈士为“亲人”,就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爱国的种子。马本斋是他们家乡的英雄,他们有责任继承先烈遗志,传递革命薪火。

一场跨越时空的“认亲”活动就此诞生。从制定活动流程、确认烈士名单到设计“认亲”证书,这些都倾注了王英的心血。

病痛中的坚守:

苦难中绽放信仰之花

2022年10月,王英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需要每21天做一次化疗。身体的痛苦如影随形,但她依然强忍着不适,在治疗间隙联系健在的老兵,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老兵的故事。

然而,命运似乎一直在考验着王英。2025年春节前,寒气逼人,她隐约觉察到身体的“寒意”——持续腹痛、经常恶心、疲劳感日益加剧。在家人的坚持下,她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又患了直肠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肝部。

那一刻,王英的世界仿佛崩塌了。她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这一次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她的心中依然燃烧着那团炽热的火焰——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

“我不能倒下,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王英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她知道,这场“认亲”活动意义重大,是她多年心血的结晶,也表达了她对英烈们最深沉的敬意。于是,她强忍着身心的双重痛苦,坚持来到活动现场。

当王英看到那些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时,她的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爱国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田瑞章烈士,以后我就是您的‘亲人’了,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刘保仁烈士,您用生命换来的是如今幸福的生活”“王卓之烈士,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段烽火岁月,我替您看看今天的壮丽山河吧”……当孩子们稚嫩的手轻抚过冰冷的墓碑,那些永远定格在花季的生命,一定会倍感温暖和慰藉吧。

让我们牵你的手,亲人啊,英魂归来!

2025-02-20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杨金丽 齐斐斐 衡水市阜城县本斋纪念园长眠着88位冀中回民支队的烈士,他们大多没有名字,也无从得知他们的亲人在何方。2月18日,在献县作家王英的推动下,本斋初级中学的50名师生来到这里“认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181.html 1 敬爱的烈士,我们就是您的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