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有爱,就可以去帮助他人。希望我的经历能激励更多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伸出援手,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2月14日,在开学典礼上,沧州市光明小学特邀沧州“见义勇为好人”——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韩文博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近年来,市光明小学围绕“传承好人精神”,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学好人、做好人”。
主题宣讲启心智
多年来,市光明小学先后聘请了多位“中国好人”和“沧州好人”代表为校外辅导员。
去年3月,学校邀请曾荣登“中国好人榜”的老人武春章和吕学芹,走进校园进行主题宣讲。
武春章用生动感人的党史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家国童谣来勉励少先队员。他鼓励孩子们,要把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转化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吕学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告诉少先队员们,诚实守信是她坚守和信奉的人生准则,她只是做了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
在学校举办的“学雷锋座谈会”上,“沧州好人”胡宗权讲述了自己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在他的带领下,少先队员们走进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参观荣誉墙和孝老洗衣房、孝老食堂,并深入了解孝老食堂的由来以及村里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大家不仅见识了农村养老新模式,而且体味到浓厚的孝亲文化。
这些校外辅导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向上向善的信念。
志愿服务送温暖
为了践行和弘扬“好人精神”,市光明小学专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
小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走上街头,整理、擦拭学校附近的共享单车;走进社区捡拾垃圾、清理绿化带、清除小广告;慰问社区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市光明小学都会举办爱心义卖小“妙”会。爱心义卖的全部所得都用来为沧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购买图书、零食和礼物。活动中,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分工有序,各自承担着推销员、售货员、收银员等角色。他们各展其能,灵活运用销售策略,吸引“小顾客”前来购物。“小顾客”们穿梭于各个摊位间“淘宝”,为筹集善款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儿童节当天,小志愿者们来到沧州市社会福利院,把图书、零食和礼物送到福利院小朋友手中,并与他们共度快乐温馨的节日时光。
去年重阳节,市光明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录制了节日视频,为一直以来关注学校发展和孩子们成长的名誉校长马国超将军、校外辅导员李炳天将军、“中国好人”武春章和张长生等送去问候与祝福。少先队员代表还来到沧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和老兵们共度重阳佳节。少先队员们表演了诗朗诵《穿越中国看重阳》,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以及对老兵的深深敬意。老兵们精神抖擞地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少先队员们深感敬佩。同学们还将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制作的贺卡送到老兵们手中,并与他们分享重阳糕。在场的老兵们甜在嘴里,暖在心中,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拾金不昧获赞扬
走进市光明小学教学楼大厅,鲜艳醒目的“好人榜”映入眼帘。上面展示着一个个“小好人”的名字和照片,记载着他们在生活中所做的各种好事。
去年3月25日,市民刘风兰特意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市光明小学。原来,刘风兰不慎将手机丢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借用别人的手机拨打了自己的号码。电话接通后,刘风兰得知,是市光明小学“雷锋中队”的少先队员提仁杰捡到了她的手机。提仁杰在原地等了许久,仍然未见失主前来,就把手机带回了家,让父母帮忙继续寻找失主。
无独有偶,时隔一个月,市光明小学又收到了一面印有“拾金不昧好少年 教育有方育栋梁”字样的锦旗。原来,五年级3班的代若熙同学和妈妈在沧州明珠商贸城逛街时,在广场上拾到一个黑色公文包,里面装有3万元现金、身份证和数张银行卡。代若熙和妈妈来到明珠商贸城管理办公室,利用广播寻找失主。失主很快赶到了办公室,面对失而复得的财物,他当即拿出现金表示感谢,但被代若熙和妈妈婉拒。为表达感激之情,失主特意托朋友将锦旗送到学校。
像这样的故事,在“好人榜”上还有很多。如今,“争做好人好事 争当‘美德先锋’”在市光明小学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