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0日
第07版:07

沧州元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掘金“睡眠经济” 酸枣变身“金豆”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工人采收酸枣。

近日,记者走进沧州元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时,看到基地负责人王晨西面前摆放着一堆枣树枝。他和工人们正忙着用钳子从一根根枣树枝上截取一段段枝条,随后将其整齐码放。

“我们正在制作药用酸枣接穗。这是我们基地自己培育的‘早红一号’药用酸枣品种,这种酸枣肉少、核大,特别受药商欢迎。”王晨西说,近年来,随着药用酸枣的市场行情水涨船高,喜人的种植效益吸引了周边不少农户投身到药用酸枣种植产业中,他们大多到基地来购买药用酸枣的树苗和接穗。

在王晨西的种植基地中,一棵挂满了酸枣的枣树在一排排光秃秃的枣树中甚是显眼。

“瞧,这就是药用酸枣。我们特意留了一棵树,没收上面的枣,就是为了给客商们展示‘早红一号’药用酸枣的结果情况。”王晨西说。

眼前,一颗颗酸枣比红枣要小不少。

“酸枣虽然小,却用途广泛,而且身价比普通枣要高不少。”王晨西说,“药用酸枣的宝贵之处,主要在它的枣核里——酸枣仁蕴含丰富的药用营养元素,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在中医药治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增多,酸枣仁作为助眠产品的原料,在睡眠经济市场中备受关注。”

王晨西从事枣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多年,酸枣树对于他来说是“老朋友”了。但是前些年,他只是把酸枣树当作嫁接枣树苗的优质砧木用。

“为了做枣树苗圃,每年我都到外地采购酸枣仁,发现酸枣仁一年比一年卖得贵。一次偶然机会,我到酸枣核加工厂参观,才了解到原来酸枣仁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王晨西说,他和市农科院的专家孙文元交流,才知道省里在推进药用酸枣种植项目。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研究药用酸枣。

据了解,酸枣多在山区野生,靠天生、靠天长,因为产量有限,所以身价一直居高不下。每公斤酸枣仁能卖到500多元,是名副其实的“小金豆”。

“进行人工栽培,酸枣树产量更为稳定。而且我们只要枣核,也不怕收获期遇上连阴雨天气。”王晨西说。

2012年,王晨西专门在枣园里开辟试验田,建起资源圃,从全国各地引进来1300余个酸枣种质资源。其后3年,王晨西仔细地观察各个种质资源的长势,再根据各个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出仁率,进行筛选。慢慢地,他筛选出了70多个符合要求的种质资源。

酸枣仁的药性是决定酸枣药用价值的关键因素。出仁率,也是提高产业效益的关键。可诸多品种,怎么知道谁才是佼佼者?王晨西和孙文元进行了多项试验,一项项筛选,用数据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筛选出30多个种质资源,进一步观察其适应性、抗逆性。

“经过连续观察、选育,我们在前几年已经筛选出了两个品种,进行了品种审定。去年,又申报审定了‘早红一号’。相比其他品种,‘早红一号’不仅出仁率高,还是个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9月中旬就开始成熟,10月就能收获。这种生育期短的品种,除了可以在咱河北进行推广,还适合在山西、陕西、辽宁等冷得早、积温短的地区种植。”王晨西成就感满满。

“早红一号”酸枣树好成活,基本不用费心管理。“瞧,这种半人多高的小树,是2023年4月才嫁接的,一棵树就能结1公斤枣,一亩地约能收500公斤枣。去年,一公斤酸枣卖到24元,一公斤酸枣仁卖到了500元。”为了把小酸枣做成大产业,除了致力于品种选育,王晨西还到山西、陕西等地进行技术推广。

2025-02-20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沧州元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193.html 1 掘金“睡眠经济” 酸枣变身“金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