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包括我市在内的多地制定的小学、初中一天一节体育课、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等改革措施引发广泛关注。这些举措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教室“动起来”,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这一细微调整,蕴含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多出的5分钟,或许不足以让孩子们进行一场激烈的球赛,但足以让他们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蓄满能量。
让孩子们上好体育课、用好延长的5分钟,关键是学校要搞好组织工作。这个新学期开学后,很多学校利用走廊、校园“金边银角”打造“微操场”“微球场”,积极开辟体育课教学和活动场地,在课间15分钟里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其中,长沙市实验小学开展魔方挑战赛、棋类俱乐部等益智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潜能。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学生们上科学课时制作的热气球成为课间新玩具。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增设了AI智慧体育设备,学生们课间就能进行一分钟跳绳和50米跑的自测,并通过智慧大屏实时了解自己的成绩……这样的课间活动更像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微课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西安一所学校在各班设立了“下课员”的职位,让孩子督导老师,为老师打“按时下课”的考勤,并协助老师进行课间管理。
想象一下,课间时分或者体育课上、操场上充满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到处是你追我赶的场景,这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滋养,是校园一道靓丽风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妨多到学校走走看看,听听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督导各学校在体育课、课间延长的时间里创造更多花样实践,确保新改革政策落实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