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第04版:04

协同发展的“沧州答卷”

(上接第一版)

打开中国交通地图不难看出,沧州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和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港(骋宇)等铁路,京沪、京台、黄石、保沧、荣乌(津汕)、大广、沿海等高速公路以及四通八达的国省干线,构筑起沧州的陆路交通骨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我市站在更高层次上谋求交通“主动脉”再次扩张,加快构建起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设,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车;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提速,津潍高铁、雄商高铁(沧州段)全线施工,“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加速。

立足京津冀,放眼全世界。我市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高质量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

着力提升港口能级,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码头一期等6个码头项目开工建设。

着力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宗散货码头矿粉及煤炭堆场、国际物流中心、综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4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

着力拓展黄骅港“朋友圈”,世界物流护照计划全面启动,中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最快海运通道,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打通雄安新区至黄骅港“公海”联运通道,雄安新区、河间等2个内陆港成功挂牌,内陆港总数达到16个。

东出西联、南北贯通、陆海统筹、区域协同的交通新格局越发清晰。

公共服务共享共建,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1月19日,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院区消化内科,患者正排队等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专家进行现场诊治。“去北京来回路费花销不说,号也不一定能挂上。现在在家门口花几十元就能让北京专家看病,方便又省钱!”正在等候的患者张秀梅说。

如今在沧州,京津冀医疗专家现场坐诊已经成为常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逐步破除地域藩篱,实现协同发展。

医疗合作走深走实。我市强化与京津顶尖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不断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沧州医疗机构与京津高水平医疗机构组建京津冀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3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77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

教育合作提质增效。我市持续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华北工业学校、献县职教中心、黄骅市职教中心与天津市中山志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交通学校等深化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借助京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沧州航空职业学院与中国民航大学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在招生宣传、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和就业等方面同中国民航大学共享资源;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沧州师范学院与北京高校联合开展大运河体系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名师来沧建立博士工作站。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市坚持与京津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制定实施与雄安新区联防联控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方案,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同时,抓好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构筑起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新貌正加速呈现。

“银发经济”发展壮大。我市持续提升养老机构硬件和服务水平,推动京津养老资源向沧州布局。泊头福星园等3家机构被确定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单位,累计吸引2.69万京津及周边省份老年人来沧养老。

文旅协同释放新活力。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我市不断做好“大运河”旅游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以多元化研学游产品聚人气、提热度,吸引了大批京津游客到访,让沧州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优选地,2024年全市共接待京津游客7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

……

“实干兴沧、舍我其谁。”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间,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了人们看得见的实惠,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协同大发展,潮涌渤海湾。我们坚信,沧州必将以更稳健的步伐、更充沛的动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继往开来,实现新跨越、演绎新精彩、谱写新篇章。

2025-02-26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632.html 1 协同发展的“沧州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