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9时许,在市区人民公园一角,“嗒、嗒、嗒”,轻快的击打声不断传来。任淑芳正在和运动“搭子”踢毽子。只见她右腿外摆接左膝弹踢,毽子就飞到了对面,动作干净利落,丝毫看不出她已年近花甲。
59岁的任淑芳,已坚持踢毽子9年,从起初接不到毽子,到现在掌握多种花式踢法,踢毽子已经成为了任淑芳的生活日常。
9年前的任淑芳,身材偏胖,还患有脂肪肝,身体多项指标偏高。她坦言,工作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运动,退休后,她开始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那时候老伴儿经常踢毽子,我就跟着去了。”任淑芳说。
“当时看到几个人踢得都很轻松,可我连一个都接不住。”任淑芳回忆初学时的窘态说,因为接不住毽子,怕影响别人踢毽子,她一度不想学了。“还是老伴儿鼓励我,让我先自己把毽子踢稳了,再和别人切磋时自然就不掉毽子了,我才坚持了下来。”任淑芳说。
任淑芳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园加练基本功。一段时间过后,前踢时重心不稳、用力不当等问题被逐一解决。慢慢地,她不仅毽子踢得收放自如,还学会了用巧劲儿,避免膝盖等身体部位因用力过猛而受伤。
“每学会一个新动作,我都特别开心。”任淑芳说,现在她能连续完成“侧打”“后打”“滚脸”等多个动作。
如今,任淑芳坚持每天踢3次毽子,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时长一个多小时,每次都会合理安排运动内容。如早晨多以基础动作为主,午后会加入转身技巧,傍晚则会进行双人或多人对抗赛。如遇天气不好,任淑芳则会跟着公园里的广场舞队伍跳操,总之得动起来。
“每次要踢几百个,心跳频率维持在有氧区间,达不到或过了都不好。”任淑芳说,不管选择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每日的运动量、饮食搭配和身体反馈都得注意。她也特别重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活动,这种科学的运动节奏与方式,让她九年如一日保持着运动热情。
随着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多,任淑芳和她的踢毽队伍,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有穿校服的少年、遛狗的老人、散步的青年……阳光穿透旋转的毽子,在每个人脸上投下跃动的光斑,这是属于一座城市的晨曲。任淑芳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发光的运动,充实生活,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