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第03版:03

盐山七旬老人杨金霞——

玉米皮等在她手中变成了“工艺品”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来到盐山县孟店镇贾金村村民杨金霞家中,只见屋内桌子上、沙发上摆满了她用玉米皮、茅草、塑料包装带编织的花瓶、水果盘、提篮、鸡蛋筐等“工艺品”。她坐在沙发上,一边听着河北梆子,一边编织着篮子,灵巧的手指在茅草和玉米皮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篮子的底部就初现雏形。

杨金霞今年74岁,娘家是盐山县望树镇于庵村。“没结婚前,我就在村里厂子用麦秸莛儿编各种物件儿挣工分。”杨金霞说,当时,厂里的产品还出口到国外。结婚后不久,杨金霞仍然靠编织补贴家用,直到孩子出生后,她才渐渐将这一手艺搁置。

2023年春天,杨金霞家中房屋装修改造。闲暇时,杨金霞用废弃的捆扎带编织出多个篮子,这让邻居们“大吃一惊”。“太漂亮了”“手真巧”……邻居们的夸奖令杨金霞老人十分开心。她将编织好的篮子送给大家。

自此,每年收完玉米,杨金霞就会挑选干净、有韧性的玉米皮放好、晾干,方便编织时使用。

她手法熟练而流畅,玉米皮和茅草在她的手中翻飞,时而平铺,时而交叠,时而缠绕。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就被制作出来。刚开始,这些筐子、篓子外侧无图案。慢慢地,她还学会了添加装饰图案和笼盖。

近两年,杨金霞编织的作品有200余件,其中她把大部分作品送给了亲戚朋友,还有一部分被外地的网友买走。看到自己的手艺受到大家认可,还能为自己带来收益,杨金霞甚是高兴,做起手工编织来更有劲儿了。她说:“编织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追求。干自己喜欢的事,总不觉得累。”

“现在,妈妈对编织的热情可高了。她不仅摸索着编织各种造型的篮子、花瓶等,还在收纳篓上编上红丝带,拼成‘福’等喜庆字,既实用又美观,编织的工艺品造型日渐丰富、精致。”大女儿王丽说,她打算跟母亲学习这项手艺,将来还要教给孩子们。

2025-02-28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盐山七旬老人杨金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7016.html 1 玉米皮等在她手中变成了“工艺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