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自庆云镇社会治理中心成立以来,“阳光热线”咨询率提升了65%,县级以上矛盾上行率下降了90%。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如今在庆云镇,群众有了畅通的反映诉求渠道,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向镇里反映,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专职+专业”
诊断“心病”开良方
反映了问题,由谁来解决?能不能少跑腿、少找人就把纠纷解决?这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此,庆云镇在打造社会治理中心的过程中,精准定位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构建起集矛盾纠纷接待与调处、公共法律咨询、诉讼服务、综合治理、执法服务、纪检检察监督“六位一体”的多元解纷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在庆云镇社会治理中心,一面写有“尽职调解化纠纷 一堂明镜断是非”的锦旗格外醒目。这是庆云镇赵家村的一名村民为表达感谢所送。
据了解,这位村民因地权问题与邻居产生了纠纷,求助到庆云镇社会治理中心。中心接到诉求后,当即派出人民调解员纪梅生前去调解。
66岁的纪梅生是玉皇崔村村民,多年来一直担任村里的“法律顾问”,近期还获评为“沧州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在赵家村,纪梅生与相关村干部实地查看双方争议地块,向当事人了解情况。认真分析纠纷的问题焦点后,纪梅生摆事实、讲依据,提出调解建议,助双方握手言和。最终,两位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群众信任政府,将诉求上报,我们更要以有情、有力的调解,化解剑拔弩张的纠纷。这离不开熟悉村情民情的调解队伍。中心运行前,我们便在各村筛选人民调解员。这些‘身边人’德高望重,对邻里情况了如指掌,往往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庆云镇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师延坤说。最终,纪梅生等4人脱颖而出,组成专职调解队伍,实行坐班制度,对矛盾纠纷即接即办。
为实现群众“跑一次路、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社会治理中心秉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服务”的工作思路,推动司法、纪检、执法、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在中心联合办公。
“这些部门合署办公,沟通协作更为便捷,极大提升了调解效率。调解过程中遇到拿捏不准的法律知识,可随时咨询司法人员,获取专业法律支持。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信服,心中的疙瘩自然解开。调解结束后,法院工作人员还能出具相关证明。”师延坤说道。
不仅如此,司法、纪检部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让纠纷调解和相关执法工作更加透明、规范。此外,社会治理中心还与县法院、县检察院、镇派出所、镇司法所等部门建立案件双向推送机制,通过共享案件信息、协同治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问题。
“专职+专业”的团队“坐诊”,助力群众化解“心病”,让庆云镇的纠纷调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200余人次,有效化解矛盾隐患50余起。
“云端+数字”
治理有“智”更有“质”
当前,数字化建设正成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新法宝”。庆云镇在打造“六位一体”多元解纷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时,还引入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数字赋能”,让矛盾调处更具智慧与质量。
在社会治理中心的多功能视频调解室里,记者看到调解员陈福利和纪梅生正耐心为几位村民调解纠纷。他们各司其职,角落里的摄像头也在默默工作,全程记录纠纷调解的全过程。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详实的资料记录至关重要。为顺应数字化需求,我们建起了影像声音全覆盖的调解室,对每一个案件进行全程录像。这如同配备了一位‘忠实记录员’,为后续的纠纷复盘、责任认定以及经验总结提供可靠依据。”师延坤介绍,若调解结果出现争议,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录像资料,还原现场、明晰责任。同时,全程录像也对调解人员和当事人起到监督约束作用,促使调解过程更加规范、公正、透明。
这个多功能视频调解室,是庆云镇开辟“法官直通渠道”的重要阵地。今后,如有需要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在诉讼时,群众无需在乡镇与县法院之间来回奔波,只需来到多功能视频调解室,即可参加网上庭审,将纠纷化解在“云端”。
与此同时,庆云镇还打造了数字智能APP平台,嵌入“网格化管理、矛盾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等基础模块,整合各村房屋、人口、街道等信息,实现了“一网精管、一网查询、一网分析”。
从便捷服务到规范调解,再到高效管理,庆云镇基层社会治理愈发精准、高效、智能。接下来,庆云镇将持续完善、充实数字智能APP平台的模块内容,不断创新,让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