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第08版:08

内科视角: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与生活指南

孙晓鹏 荣成市康宁医院

在临床内科领域,精神疾病与糖尿病共病的情况愈发常见。这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不仅加重患者身体负担,还使治疗与护理难度大幅提升。做好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为其提供科学的生活指导,对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疾病关联与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疾病本身的病理机制,如神经内分泌紊乱,影响血糖调节。同时,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干扰糖代谢,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而糖尿病引发的身体不适,如乏力、多尿等,又会加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情绪波动、病情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二、护理要点

1. 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定期测量空腹及餐后血糖,详细记录数据,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留意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判断是否因血糖波动或药物副作用所致。

2. 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降糖药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避免因自行增减药量引发病情不稳定。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精神疾病患者,需协助其正确服药,防止噎呛。

3. 饮食护理: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延缓血糖吸收。同时,考虑精神疾病患者饮食习惯,避免因饮食限制引发抵触情绪。鼓励患者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4. 运动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运动过程中需有专人陪同,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反应,防止意外发生。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对精神状态也有积极调节作用。

5. 心理护理: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陪伴,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三、生活指南

1.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起床、睡觉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为宜。良好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稳定,对血糖控制和精神状态调节均有益处。

2. 自我管理:患者及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基本技能。鼓励患者自我记录血糖、饮食、运动等情况,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定期复查,携带记录资料,方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康复小组、与朋友聚会等。社交互动能丰富患者生活,缓解孤独感,改善心理状态,同时有利于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促进身心健康。

4. 环境营造:家庭和生活环境应保持整洁、舒适、安全。去除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的危险因素,如尖锐物品、地面障碍物等。在患者居住空间设置明显标识,方便其识别日常用品及活动区域,为患者提供便利生活条件。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细致且长期的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生活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需共同努力,携手应对这一复杂疾病挑战。

2025-02-28 孙晓鹏 荣成市康宁医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7039.html 1 内科视角: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与生活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