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繁花似锦。日前,沧州市文旅部门发布“花期乡遇”主题线路,以花为媒,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来客前来打卡,不仅为各地引来了大量客流,还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增添了新活力。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业来。近年来,我市从“赏花经济”上下功夫,结合沧州武术、杂技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花间习武”“杂技花毯”等创意项目,并发布多条赏花主题线路,涵盖赛事、采摘、餐饮、住宿、演出等场景,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然而,“赏花经济”作为一种季节性消费行为,阶段性、周期性特征明显。如何让一季花“花开不败”,仍需有关单位、经营主体在特色挖掘、业态融合和长效运营上持续发力。
以花为媒,“赏花经济”的产业链还需再延长、再巩固。从洛阳牡丹文化节到南京梅花山的“梅文化”主题活动,再到江西婺源以油菜花为核心衍生出的“春赏花、夏避暑、秋晒秋、冬民俗”全季旅游系列活动……纵观近年来频频出圈的文旅产品,其流量密码并非仅产品本身,还需有将花卉资源与文化、生态禀赋深度绑定而形成的不可复制的特色主题。这就需要各地在做好赏花文章的同时,进一步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突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价值跃升,打造出更多“赏花+”新业态;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以良好的配套设施、热情周到的服务满足游客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不断丰富“赏花经济”内涵。
春光易逝,但“赏花经济”的生命力可以长青。只要深挖特色、延伸链条、联动富民,“赏花经济”就能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沧州的“繁花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