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玖 赵县中医院
婴幼儿时期是牙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建立终生口腔健康习惯的黄金期。作为口腔科医生,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因口腔问题困扰的孩子和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乳牙迟早会被恒牙替换,无需过度关注,这种观念大错特错。儿童口腔保健至关重要,而且必须从第一颗牙萌出就开始重视。
一、第一颗乳牙的护理法则
婴儿6个月左右萌出下颌乳中切牙时,家长应使用医用纱布或硅胶指套牙刷,每日早晚轻柔擦拭牙面及牙龈。1岁前避免含奶瓶入睡,夜间哺乳后需清洁口腔,防止“奶瓶龋”。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婴儿周岁前完成首次口腔检查。
二、分阶段建立护齿习惯
• 6个月-3岁:使用儿童专用含氟牙膏(米粒大小),培养早晚刷牙习惯
• 3-6岁:家长辅助完成“圆弧刷牙法”,重点清洁后牙咬合面
• 6岁起:掌握改良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
三、营养与防龋关键措施
• 控制游离糖摄入:WHO建议每日糖摄入量<25g
• 科学补充氟化物:3岁以上可使用含氟漱口水(需专业指导)
• 及时窝沟封闭:3-4岁封闭乳磨牙,6岁封闭第一恒磨牙
四、警惕儿童口腔三大隐患
1. 奶瓶龋:长期含奶瓶入睡导致上前牙大面积龋坏
2. 地包天:3岁前发现反颌应及时干预
3. 牙外伤:1-2岁学步期建议安装防撞条
五、怎样做好口腔保健
清洁工作是第一步。在孩子乳牙未萌出时,家长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蘸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这能清洁口腔,还能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牙齿萌出后,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幼儿可使用含氟牙膏,但 3 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一般为米粒大小,3-6岁儿童牙膏用量为豌豆大小,这样既能有效预防龋齿,又能避免孩子吞食过多氟化物。
饮食管理同样关键。控制孩子对甜食和饮料的摄入频率,尤其是黏性大、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它们在咀嚼过程中能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促进颌骨发育。
定期口腔检查必不可少。建议孩子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带其到口腔科就诊,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此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龋齿、咬合异常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龋齿通过简单补牙就能解决,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问题,不仅孩子要承受更多痛苦,治疗也更复杂。
中华口腔医学会数据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71.9%。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可通过“家庭护齿三步骤”——清洁到位、饮食控制、定期检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笑容!
此外,还要注意预防口腔外伤。随着孩子活动能力增强,跌倒、碰撞等意外时有发生,容易导致牙齿折断、脱位。在孩子进行运动或玩耍时,可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运动护齿套,保护牙齿免受伤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和灿烂笑容奠定坚实基础,让他们在健康的口腔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