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鲜明品格。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品格,表现为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聚焦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重点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并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制度是根本,是保障,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实践发展必然会催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需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加剧以及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着眼于解决这些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在所有制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另一方面,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等,切实有效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分配制度上,始终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效率与公平动态平衡的体制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等,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等,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完善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未完待续)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