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第06版:06

沧州市回民小学精心打造“文脉·文武·文旅”特色校本课程

让运河在校园“流淌”

学生在南川楼前展示传统武术。

小小讲解员介绍学校彩绘墙上描绘的大运河沿岸地标性建筑。

本报记者 赵玉洁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 一船明月过沧州。”4月18日下午,一场精彩的诗词诵读大赛在沧州市回民小学拉开序幕。赛事不仅涵盖了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还特别融入了展现大运河文化的古诗词,并精心设计“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六个等级的晋级赛制。比赛现场,孩子们的声音或洪亮如洪钟大吕,震撼人心;或清脆悦耳似山间莺啼,婉转动听。诗句从他们口中诵出,每一个字都像是灵动的音符,共同奏响传承的乐章。孩子们不仅领略了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之美,更对运河文化和运河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所坐落于大运河畔、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学校,近年来,市回民小学充分利用大运河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文脉·文武·文旅”特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一廊一景皆教材

步入市回民小学的校园,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环境,让一廊一景都成为教育的生动载体。

位于教学楼内的“运河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特色以及沿岸的风土人情。学生漫步于长廊中,领略着运河的千年风韵。无论是运河上的漕运文化、商贸文化,还是沿岸的民俗文化、艺术文化,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呈现。

在一楼走廊,每个班都以“千年古运流新韵 百年回小绽新颜”为主题,精心设计班级特色文化。两侧墙上不仅有学生亲手绘制的运河风光,还有他们撰写的关于大运河的小论文、小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才华与创意,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运河文化的理解。

北操场上有一面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创作的彩绘墙,大家以生动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运河沿岸的16个地标性建筑。从漕运繁忙的码头到风景如画的古镇,从宏伟壮观的桥梁到历史悠久的遗迹,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

此外,校园内还遍布着以“传承大运河精神 弘扬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壁画等景观,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非遗传承续文脉

在“文脉”课程中,市回民小学融入了刻纸、面塑、扎染、编绳等诸多非遗技艺。学校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他们中,有刻纸大师,以灵巧双手刻出跃然纸上的精美图案;有面塑高手,用彩色面团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更有扎染艺人,凭借蓝白交织的技艺,展现古老染色工艺的神秘与美妙。非遗传承人们通过讲解与示范,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这些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运河文化与古诗词“邂逅”在诵读课堂上。在“颂运河”环节,孩子们用稚嫩却饱含深情的朗诵,歌颂运河的悠久历史与人文情怀;他们还拿起画笔,描绘运河两岸的风光,每一笔都蕴含着对家乡美景的无限热爱;更有“舞运河”“唱运河”等创新活动,让大家通过舞蹈与歌声,将运河故事娓娓道来。

“文脉”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尊重传统、热爱文化的种子。

刚柔并济育英才

“文武”课程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与武术精神的双重培养。

学校设置“八极拳”特色课程,并建立丁文江八极拳训练基地。在每周的训练课上,丁教练带领孩子们了解八极拳的历史、学习八极拳拳法。孩子们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动作,出拳刚劲有力。

学校还结合现代体育理念,以八极拳为基础,创编了一套特色武术操。大课间时段,学生列队于操场上,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出拳踢腿,动作整齐划一、虎虎生威。嘹亮的口号声在校园上空回荡,展现出少年的蓬勃朝气与昂扬斗志。

颇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也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在竹竿有节奏的敲击声中,孩子们欢快地跳跃着,不仅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更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此外,市回民小学还与沧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队创新开展“文武双修”校际合作,通过“资源互补、人才共育”模式实现双向赋能,共同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探寻古迹爱家乡

如果说“文脉”和“文武”课程是市回民小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室内篇”,那么“文旅”课程则是精彩纷呈的“室外篇”。学生们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尽情领略大运河的无穷魅力。

学校编订了《行走中的大运河》校本教材,其中不仅介绍了大运河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还设计了多条探寻运河古迹的实践路线。学生们沿着运河行走,欣赏两岸美丽风景,用心感受它的深厚底蕴;走进运河边的博物馆和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设备,更加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回到校园后,孩子们将参观成果进行整理,制作成精美展板、海报或幻灯片,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在“漫游运河”小小讲解员活动中,学校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出10余名小小讲解员。每当有来宾或家长参观学校时,这些小小讲解员便面带笑容,为大家讲述大运河的动人故事。他们还走进朗吟楼,为六年级毕业生详细讲解朗吟楼的历史变迁。

“文脉·文武·文旅”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运河文化。正如市回民小学校长张钢所言:“我们希望通过特色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5-04-24 沧州市回民小学精心打造“文脉·文武·文旅”特色校本课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1796.html 1 让运河在校园“流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