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共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1088场,占省定全年任务数的63%,惠及群众近70万人次。
文化惠民工程是我市2025年20项民生工程之一。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市群艺馆——
变身“文艺加油站”
搭建百姓大舞台
4月26日晚上7点,由市群艺馆组织的青年文化夜校准时开课。“这两年,健康养生受到很多年轻人关注,得知青年文化夜校开办了中医养生课,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现在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每天过得充实又快乐。”34岁的学员陈楠说。
今年是市群艺馆第二年开办青年文化夜校。相较去年,今年的青年文化夜校课程更丰富、学位更充足、实操性更强。“今年,我们根据时下青年关心的话题,新增了中医养生、视频剪辑、美妆等课程,授课教师都是市群艺馆及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16门课程不到一天就全部报满,有的课程还临时增加了学员名额。”市群艺馆辅导培训部主任赵春伟介绍。
除了青年文化夜校之外,市群艺馆还面向大众开办了春季公益课、秋季公益课以及暑期少儿公益课等。其中,暑期少儿公益课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办,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声乐、舞蹈、朗诵、快板等。
4月23日下午,在市群艺馆百姓乐小剧场,一场器乐专场演出吸引了不少乐迷朋友前来观赏,参与这场演出的演员均来自群众文艺社团。
近年来,市群艺馆通过开展培训、展演等活动,吸引了90多支群众文艺社团长期在此学习、活动。今年60岁的渤海之声合唱团成员贾瑞青说:“市群艺馆不仅免费提供排练场地,还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隔三岔五就为我们组织专场演出。对我们来说,这里既是‘文化加油站’,又是展示才艺的大舞台。”
“市群艺馆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公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沧州市群众艺术馆’了解详情、报名参加。”赵春伟说。
市博物馆——
以“春”为媒
讲述沧州历史
这个春天,市博物馆又搞起了新花样——“寻春·溯源”“赏春·手作”“游春·互动”……一项项以春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活动,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参观。
在“寻春·溯源”活动中,游客手持“寻春线索卡”,根据卡片背面的5首描写花卉的古诗,在众多馆藏中寻找带有相应纹饰的文物。找齐5件文物的游客,可到服务台免费盖春季套色印章。“这个活动让浏览变得更有乐趣,也让我对馆藏文物有了更多了解。”14岁的游客张子聪说。
在“赏春·手作”活动中,游客可根据自己喜好,将不同造型的中药材制成饰品。之后,游客还能跟随“沧博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参观“济世沧海——沧州中医药文化展”。
前几天,天津游客刘晓蕾来到沧州,她说:“早就听说沧州有个‘宝藏博物馆’,我们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馆内不仅有丰富的藏品、展览,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真是来对了!”
自今年春节以来,市博物馆先后举办了270余场公共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将沧州历史、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特色展览以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人们感受沧州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市图书馆——
每月70余场活动
引领阅读新风尚
4月19日,一场名为“《诗经》之美 情诗雅颂”的朗诵会在市图书馆举行,20多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以声传情,以舞绘境,将现场观众带入到了《诗经》的浪漫世界。同一天,依旧是在市图书馆,另外一场活动——“周末《诗经》品读会”,也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
在市图书馆,像这样的公共文化活动,每个月会举办70多场。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3点,在市图书馆四楼遇书房经典阅览室,“周末《诗经》品读会”都会准时开始。活动中,讲师会对《诗经》中的篇目进行解读、赏析、领读,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个人感悟。“我和女儿都非常喜欢《诗经》,每场‘周末《诗经》品读会’都会参加。”41岁的市民刘敏说,“这个活动已经组织了十多期,大家因为《诗经》聚到一起,又因为《诗经》成为了朋友。”
每半个月举办一期的“沧图讲座”(原“星期日公益讲座”)同样精彩。这个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6年,先后邀请著名作家王蒙、蒋子龙,著名演播艺术家张家声(已故),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毛佩琦、李山等名家来沧讲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2020年,市图书馆又在“沧图讲座”的基础上,推出了“沧图云讲座”活动,邀请名师录制视频,并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在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周末《诗经》品读会”“沧图讲座”“寻找书海航行者”“文艺的魅力——大圆桌阅读沙龙”“‘尚书童’线下绘本讲读”……在市图书馆,一场场针对不同人群策划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让很多群众爱上阅读。